2)第124章 采购_穿在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笑,“你就是6队第一个统筹工。”

  可惜她还蒙着面巾,看不到脸上的笑容,只能看见眼睛弯成两道月牙。

  陈凡恍然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随即问道,“那不是都想成为统筹工?”

  姜丽丽点点头,“统筹工不用下地劳动,工作比种地轻松许多,工分还更高,当然人人都想要。

  但是做统筹工是要有本事的,像张连长是打赢了十几个对手,才当上民兵连长,杨兴秀大姐也是能说会道,调解过很多家庭矛盾,帮妇女主持公道,大家都服她,才能做妇女主任。”

  她说着看向陈凡,笑道,“再比如伱,能修理广播机、会说普通话、能写文章登报,让你做广播员,全队社员都没有意见。”

  陈凡呵呵笑了笑,他突然想到,自己除了广播员,还是资料员和通讯员,算不算抢了别人的机会?

  可是正如姜丽丽所说,没有这个本事,也当不了统筹工啊。

  否则的话,也轮不到自己来兼任了。

  说话的功夫,很快就到了石头坊。

  两人直接进去,买了一只直径一尺的小石磨。

  本来他以为会很贵,毕竟雕刻一只这样的石磨也不容易,却没想到连工带料,只花了4块钱,让他以为石匠师傅是不是少报了一个1?

  最后等人家收据单都开好了,他才确认这个价格无误。

  出了门他就问姜丽丽。

  姜丽丽对他缺乏生活常识的情况已经习以为常,耐心解释道,“这种小石磨不贵的,那种必须要用驴拉的大石盘才贵,不仅价格高,要好几十块钱,而且每次磨槽被磨平后,都要请石匠师傅过去重新凿刻,工时就要花费两天,总共要4块钱的工费。

  小石磨用料少,凿刻也方便,一个工匠两三天就能凿一个,很多家里都会买来用,所以一般就是这个价格。”

  从石坊出来,又去了修理铺。

  这里大多都是修补铁具,比如铁锹、锄头之类的农具,陈凡也看见角落里几口破洞的小铁锅,他只见过补铝锅的,补铁锅倒是头一回见。

  可惜现在铁匠在打一把柴刀,没有展现补铁锅的手艺。

  他也不是为了铁锅来的。

  拿出原来闹钟的摆簧片,给边上角落里的铜匠看了看,铜匠表示这点小东西十几分钟搞定,让他待会儿来拿。

  陈凡又找他订了一只紫铜皮带扣,也是半个小时后一起取。

  虽然今天没有碰到卖皮带的人,万一哪天就有了呢,先把皮带扣准备好再说。

  从修理铺出来,陈凡又拐进了不远处的书店。

  书店很小,只有四个A字形的书架,在书店里找了一圈,也没发现什么好书。

  这里最多的竟然是小人书,花花绿绿摆满了一个书架,不过内容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红色故事,不像80年代那样品种繁多。

  陈凡转了两圈,最后还是买了一整套选集和一套课本。

  选集总共4本,第5本还没出来。

  课本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高中,全套一本不落。

  以至于结账的时候营业员还有些奇怪,问他买这么多课本干嘛?

  陈凡自然不会说是想通过课本了解现在这个时代的行文习惯和学习架构,随便编了个理由,说是帮村里其他人带的,然后付钱走人。

  反正这些书不涉及任何东西,谁来问都不怕。

  出门的时候,陈凡还在庆幸,在这个票证时代,也有不需要票就能买的东西。

  一个是药,另一个就是书,否则的话,他还要头疼去哪里找票。

  而且现在的书真是超便宜,尤其是课本,只要两三毛钱一本,这么多书加起来,也才花了十几块钱。

  在书店里没有买到特别的书,路过废品收购站的时候,陈凡突发奇想,不知道里面能不能捡到漏?

  事实证明是他想多了,除了一堆破铜烂铁,别的什么都没有。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