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四六六 军机会议_七海扬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连这点胆量都没有,韩光名是得不到推荐的。

  帝国的权力架构是皇帝亲手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裕王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外,所以他回国之后,只能适应这个架构,而不能挑战。无论李君威如何不喜欢韩光名,都必须适应,哪怕整倒了他,还会有第二个韩光名出现,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出现过。

  也因为这一点,所以皇帝不会因为经济大臣挑战裕王而感觉到尴尬,实际尴尬的只有首相赵铭德。他是首相,手下尽是韩光名这类人,但他又是裕王的旧部,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赵铭德在打圆场。

  “或许我们可以中和一点,比如帝国单独与日本结盟,震慑欧洲三国来犯?”赵铭德微笑说道。

  “没用的,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与日本的结盟不会得到日本方面的支持。”皇帝主动说。

  显然,帝国直接下场威慑在皇帝这里是不能通过的,于是与会的大臣们,各自提出自己的办法。其中外交大臣提出的一个观点,成为了争论的主流。

  按照海军和航运部门给出的对于局势的判断报告,这支欧洲舰队在东方作战的最近一个补给点是爪哇岛中部的强国,马打蓝苏丹国。

  这个国家拥有六百万人口,在前帝国时代,荷兰殖民南洋时,就曾经是荷兰人的主要对手,还曾做出围攻巴达维亚这种大事来。在早期,出于对抗荷兰殖民者的需要,帝国与马打蓝合作,只不过,随着帝国把荷兰人的势力完全从南洋驱逐出去,两国的友好也逐渐走向敌对。

  这是因为帝国全盘接受了荷兰在南洋地区的殖民地,包括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当年侵占马打蓝苏丹国的那一部分,这些殖民地早期是海外的军事管制区,也就是绥靖区,现在转为了海外事务部海外管辖地,是事实上的殖民地。

  在殖民时代,边界就没有划定清晰,帝国管理后,随着快速扩张,与马打蓝苏丹国形成冲突,双方有了几次规模不小的地面冲突,马打蓝都不是对手,而帝国在南洋也与众多的小国建交,马打蓝却吞并和控制了两个帝国建交的小国,更是严重触碰了帝国的利益。

  当然,在宗教上,帝国主动压制、限制南洋地区的天方教势力,推广道教、佛教,接受土著信仰印度教,也让马打蓝苏丹国分外不满。

  外交大臣的意思很简单,既然能保障欧洲三国联合舰队在东方作战的只有这么一个马打蓝,那就与之缓和关系,让其拒绝为其提供服务,不就把敌人拒之势力范围之外了吗?

  这个提议虽然合理,但还是形成了争议。一方以李君威和林君弘两位亲王为主,坚持不与马打蓝缓和关系,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而一方则以韩光名为首,认为这个提议是合理的,既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也解决了南洋的一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