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93章 艰苦的战斗刚刚开始(6)_抗战之还我河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香火,那才可怕。

  说到背篓,这玩意儿可不是上了战场才有的,而是川军的一项标配,伴随着川军将士一路从川贵边境抵达淞沪。因为他们并没有多少大车来拖运辎重,很多辎重兵干脆就背着山里人最常用的背篓,将物资放在背篓里一路从三千里之外背到了淞沪前线。

  第43军其实装备在川军里算是不错,最开始老郭同志眼疾手快的抱上四川王刘湘的大腿,获得了一部分美式春田步枪的补充,到了一两年之前又靠上了光头大佬,重装备方面再度获得补充。要不然怎么也轮不到他们一个不知几线的军阀军队每个团还能装备上五门迫击炮,每个营还能拥有4到6挺重机枪,那可都是老郭同志很会审时度势的结果。

  但装备起来了,可不能说第43军的待遇起来了。军饷就不说了,普通士兵每月两三块大洋也要三月甚至半年才能发一次,好歹那还有个盼头。除了武器还像那么回事,其他的日常装备简直惨不忍睹,比曾经时空中着实好不了太多。

  绝大部分士兵都穿着草鞋和单衣,没有军用水壶,士兵们腰间普遍挎着竹筒当水壶,没有钢盔,就戴着斗笠,也就在雨天能挡挡雨。另外带着单被一条,小草席一张,再加上很多辎重兵背着背篓,以至于很多抵达淞沪的西方军事观察员看到这帮川军后并不认为川军是军队,哪怕他们也抬着重机枪,身后背着步枪,胸前和肋下还挂着同样能杀人的手榴弹,给他们的定义是“准军事组织”。

  没人会认为这样一支“准军事组织”能在松江抵挡登陆的日寇第十军三天,包括第三战区的诸多长官,但他们手里已经没有多余的预备队了。最强的预备队桂军六万大军,已经在10月份那场战斗里填了进去,然后又损耗殆尽,仅余不过两万人。

  硬邦邦的桂军快打光了,西北军、东北军和晋军主力还在华北战场上和日寇鏖战,军力最强的中央军还有滇军、粤军等主力还要在正面战场上和日寇十几万大军对峙,那就只能是湘军和川军这帮杂牌军们上了。

  所以湘军守了金山卫,川军守了松江,等着另一路东北军和川军前来支援,按照第三战区将军们的想法,也就是死马当活马医,能多守一天算一天了。好在统帅部已经下令开始后撤,主力部队正在星夜抽出兵力向昆山方向以及杭州方向撤退。

  谁也没想到,并没有被寄予厚望的在松江黄浦江畔第一仗就打得如此惨烈,却顽强的守住了阵地。

  这其中或许只有刘浪对他们信心足够强,因为,在曾经的罗店大场战斗中,第43军却是在不过米深的战壕和完全平原的战场上和日寇一个步兵旅团厮杀了整整七天七夜,虽然能走出战场的不过600人,但最后的战报表明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