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章 三思后行_调教异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不会去分析到底哪种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只会一味的跟着上面走,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这就是吉祥人的悲哀所在,十几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信任王氏所做的一切。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农业迈向工业,机器取代人力。王玄如今所做的一切就是在为吉祥的工业化铺路。如果钓到鱼就代表了工业化,那么他现在做的就是制造鱼钩、鱼线;这一步完成后就是整合各部,使之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不断尝试各种钓鱼技巧;有了量的积累后自然会总结出何时何地如何才能掉到大鱼,这便是质变,也是结果。

  当然工业化不只是制造业发展就可以的,思想进步也是必不可少的客观因素。

  为什么战争能够促进科技进步,就是因为战争逼的人们不得不去想办法研制出更加优质的武器来制服对方。在战争中,各种科学技术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走向,所以各国都非常关注科技的发展,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科研研究工作。战争后,他们会把在战争中取得的大量科技成果用于民用,这样就体现出科技进步快的特点了,而民间技术的进步反过来又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这是种被动的发展,生死存亡之际所爆发的能量自然比日常的发展要快得多。

  王玄有意识的带着大家小步快跑,待到几年后新工具、新事物不断出现,新思潮萌发、生活水平提升、生产效率远超以往的时候,工业化的土壤也就养成了。这一切环环相扣,顺应自然。

  但是王玄忽略了一点,吉祥并无足够的劳力来支持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盲目开建新厂表面上看是提高了大家的收入增加了税收,实际上却让刚从大战走出迫切需要修养的吉祥人变得更加疲惫与迷惘,他们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得多。他们是人,不是机器,在逐渐满足物质需求后更加需要精神的安宁。

  表面上物质生活提升了,可实际精神层面还在原地踏步,甚至有所退步。精神与物质就像人的两条腿,哪条短了都不行。

  这便是原因所在了,吉祥的计划经济搞的有些贪大求全,成了一条腿走路,完全扼杀了市场的自我调节。生活方式的突然转变所产生的恶果被金钱的诱惑所暂时掩盖,一旦真相浮出水面矛盾公开后,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是在透支吉祥的发展潜力,也在透支王氏的公信力。

  那该怎么办,新农场还要不要搞?

  王玄也在纠结,市场让他计划的到处缺人。他想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和超越千年的见识,尽快给吉祥带来质的改变,谁想步子迈的太大扯到蛋了,想想还真是蛋疼。

  思来想去王玄还是认为该缓一缓,一些耗费劳力的工厂暂且推迟,但是技术型的创收工厂还是要建的,没钱何谈发展。

  既然问题找到了就及时调部署,优化发展方案,大力支持领民自主创业,鼓励开办实体工厂。

  王玄将这一切告知了政务院的五位大臣,劳动密集型的工厂暂且延后开建,集中精力建造新城,争取利用半年的时间让新的生活模式在吉祥沉淀、生根发芽。同时加强新领民的引入,为吉祥储备人力资源。

  而政府的职能也由主导型向服务型转变,为民间资本和企业保驾护航,做好保姆工作。

  这个变化让一些官员无所适从,也让一些官员暗暗叫好。无所适从的是那些渴望做事,想要进步的年轻人;而暗暗叫好的大部分是了解吉祥发展现状的年长一代,余下的则是些想偷懒的人。

  在这种政策转变的重大问题上王玄是慎之又慎,政务院的几位都被他派到基层走访、说明,不能因为政策的调整而让大家失望寒心,心结还是尽早解开为好。

  为了安抚基层的年轻官员,王玄一连几日讲解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从方方面面阐述了违背规律的种种恶果,算是暂时稳定了他们的急躁情绪,时间会修复一切。

  为了切实做好扶持私营企业这项工作,落实政府的支持政策,王玄需要准备发展银行和技术学院这两个部门的筹建工作,他要找准切入点,掌控全局。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