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过应天府_辅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时,这两处赵家产业就摆在这里,现在依旧在,只是内中的管事和伙计却换了一批又一批。

  应天府是有李家的宅院的,就在宋成县南京城内。这处宅院是前岁,兄长李志于南京任职时,李母让南京城内的赵氏商行打点买下的,后便一直保留了下来。

  地点就在城内应天府书院不远的街巷内,这里乃是南京城内,最为清幽之处,多为文人或是学生居所,显得书生气十足。

  与之相邻的另一处街区,则大为不同,乃多是应天府内的达官显贵的住处。

  自赵官家将应天府升为南京后,本地的官吏便忽然增多了不少。为了便于区分,当初的城市规划者,很容易地将两个街坊分开而来。

  李贤走的是西城门,所以径直路过了应天府书院,此时又被称作为南京书院。

  南京书院恢弘大气,随处可见扎着头巾的士子进进出出。

  因为赶路稍渴,李贤带着随从下马,于旁边的露天茶肆略一歇息,方知南京书院的学子们到了休沐之日,而过不了多久,便是一年一度的授衣假,也就是寒假。

  假期之前,书院内的同窗们,争相出访,或是寻酒作乐,或是开展诗会。

  这等少年人的聚会方式,让李贤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数十年前在西京国子监的情景。他也曾有一群好友知己,一群共患难共成长的朋友。

  “公孙圩去岁曾来信,此人升为了相州知州,钱晟也做了登州通判……

  时间过得还真是快啊!每个人都开始忙着自己的事业,加上遥远的距离,相聚一次都变得困难重重。”

  喝在喉咙里的茶水,李贤微觉得有些苦涩。

  这种苦涩,一时间说不清来源于茶水本身,还是流失的时间,或者说再次从指间偷偷溜走的青春。

  触景生情,李贤正待骑马回到城内的李宅,忽的一望书院前越来越近的身影,眨了眨眼,以为是错觉,再眨了眨,才确定是真实的人物。

  “那不是齐成吗?河西之战后,齐成先是被授官,后毅然决然的辞官,重新科举,一朝中第,考中了进士,授予宁陵县令,今次怎么会在应天府书院?”

  和齐成的书信是五年前都中断,李贤还多次问过公孙圩和钱晟,只可惜这两位同窗的语焉不详。

  但今次能在伤怀间,碰到熟人,总归是不错的。

  李贤喜不自胜,忙招手喊道:“齐兄,这里!”

  拿着书册,走路中的齐成微微一顿,他那经过时间磨砺的脸庞上的细微皱纹,渐渐舒展开来。

  转瞬之间,便气喘吁吁地小跑了过了,看到青年的侧脸,齐成的脸上同样欣喜异常,将手中的书册放于桌上,双手紧紧握着李贤的手。

  “鹏举,许久不见!近来可好!”

  李贤点了点头:“都好都好!齐兄这次难得重逢,一定要不醉不归!往过不远,即是我的住宅,李某此番再邀齐兄于内一坐,拜见家父家母,及我家妻眷如何?”

  齐成真挚道:“即是伯父伯母当面,成岂有不拜见之理?”

  身后跟着马匹,两人各自诉说着这些年的经历,一同往不远处的李家住处而去。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一切又似乎回到了西京国子监的岁月。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