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东阳的支持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李东阳缓缓的捻须。他毕竟不同于常人,追问道“那燧发枪兵的劣势呢或者说想要将朝廷的军队装备上燧发枪有哪些限制”

  张昭坦然的道“阁老目光如此燧发枪威力虽然大,但是必须要使用排枪战术。而排枪战术就意味着战斗往往是击溃战,而非歼灭战。

  换言之,必须要配备足够的骑兵,才能扩大战果。

  另外,燧发枪的排枪战术固然厉害,但这是建立在完美的情况下。在战场中士兵会害怕,会紧张。以至于不听号令,在射程外就开枪。或者,装填弹药过量,致使燧发枪炸膛。

  所以,燧发枪的阵型是可以被骑兵所突破的。因而,燧发枪需要继续改良。增加射程,缩减弹药填装的时间。同时,还需要配备火炮,作为远程打击火力。”

  李东阳沉吟着。半响后,赞叹道“子尚真是国之良材啊”

  张昭只是发明制造出燧发枪还算不的什么。这是工匠的范畴。但是听张昭这一番话,显然他明白燧发枪的优点和缺点。这将改变战争的形势啊。

  这样的人才不是良材是什么张昭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去战场上验证他的燧发枪排枪战术。届时,国朝将会升起一颗将星

  张昭谦逊的道“阁老过誉”

  李东阳微微一笑,道“不算过誉。当然,出了这个门,刚才的话老夫是不认的。子尚,你年纪还太年轻啊。誉满天下,一样是诽谤满天下。”

  “学生明白。”

  李东阳颔首,道“四月一日京中诸将会操。你的新军要好好表现。堵住某些人的嘴。届时,老夫会帮你争取把兵部的火器工匠都调到你麾下去。”

  兵部武器质量下降的事,他作为辅臣,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也知道张昭的想法要全盘掌握打造火器的工匠

  张昭再次起身道“谢阁老”

  李东阳摆摆手,直言道“这不仅仅是因为你是老夫的同乡。而是为国家大事。成化朝时,天下人说朝堂昏暗。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但是,在边事上呢余子俊镇守西北。汪直屡屡出塞捞军功。王越更是以文臣领兵北击蒙古得以封侯。而如今,北虏年年入侵,这不仅仅是掉天子的颜面,更是打在我们这些辅臣的脸上。

  老夫希望你能建立功勋,改变一直以来对北虏的军事态势。”

  张昭躬身一礼,慨然的道“学生定会不辱使命”

  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亲自将张昭送出李府。给的待遇很高。这次走的是前门。在李府的门厅里等候的京中人士,人人亲眼看来。

  李兆先在夜幕中和张昭道别后,回到小书房中。李东阳正在来回踱步,活动着手脚,情绪微微的兴奋。见长子进来,问道“徵伯,张昭的学问如何”

  敢情,张昭刚刚来李府时由李兆先作陪谈经义,是李东阳安排的。

  李兆先恭敬的道“大人,张子尚的经义水平很差。他在北直隶能取中生员,真的是运气极好。”

  李大公子自己虽然读书不行,但是他在李府中帮着李老爹迎来送外,接触的都是写什么段位的读书人和张昭聊半个小时,就判断出张昭的真实水平。

  李东阳禁不住长叹口气,“唉”惋惜之意溢于言表。

  他早劝张昭要多读书。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张昭这连中生员都要靠运气,那举人、进士就别想了。

  弘治年间,对外作战屡屡失利。他们三个阁臣自然要承担责任。但是兵部尚书马文升没有责任在西北镇守人选上屡屡用人失误。他已有将兵部尚书换人的想法。

  王越之后的三边总制,最好是要由他的师弟杨一清去担任。

  他给张昭规划的路线就是这样的。以文臣领兵,将来回朝养望,再入阁执政。可惜啊可惜

  李东阳挥挥手,让长子回去休息。

  然而

  “正德二十年,乃擢张昭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新明书,张昭传。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