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兵团训练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武关,张昭汇合了许澴伟、李逍遥、方贯等人。方贯给了他一个惊喜,招募到200余人。方贯衙役出身,混迹在底层,硬凭着一张嘴,招募到一批新兵。

  按照明军的规矩,招募新兵,要给安家银三两。方贯带着的一个班,手里根本没有那么多银子。他纯粹靠忽悠,把乡中的青壮拉来。当然,这笔银子新军卫会补上。

  再加上许澴伟带回来的80人,正好将空余的兵额补上。在大帐中军议时都督张安的发难,张昭毫不客气的将其堵回去。

  新军卫可以自行募兵是兵部给权力。他带一千余人士卒在指定时间内抵达宁武关,如何算逾期

  这边张昭和张安理论时,滞留在大同镇南桑水河畔的新兵团早就开始整训。

  骑兵连百户韩瓒作为新人,亦留下来参加整训。新军卫独特的一面,在他面前展开。

  首先,新军入伍第一天是吃红烧肉。管后勤的林文宁在新兵团这里留了一个小队、炊事班。正宗的红烧肉,吃得不久前还在家种地过年都难得吃肉的新兵们满足无比。

  但是,接下来的上课时间,教的是简明军律十八条。那一条条的“斩”人的军律,让一帮新兵蛋子老老实实。而他这个老兵油子,一样心弦紧绷。

  他娘的,连赌钱、找女人都要管啊他这是第二次军法官讲,但还是觉得满腹恼骚。

  第二,识字。

  新军卫的队列训练闻名京师。但这识字,确实是他从未见过的。该问国朝那支军队里会叫小兵认字的根本就没有

  而新军卫这里,认字多的,被视作是一种荣耀,有奖励。新军卫并不要求士卒们能读得懂儒家经典,但是常用字却要求会写,士卒们的毕业要求是至少能自己给家里写封八百字的家信。

  小旗、总旗、百户等将校的要求则更高。要求写军情汇报。不必用很华丽的辞藻,但得把情况说清楚。这需要常用一千多汉字。

  韩瓒学的是头大。因为,他是百户。不想被降职,那就得认真学。每天晚上,他都对这新军卫里有张昭亲手编写的教材联系。

  第三,军法官体系。

  新军卫的军法官在每个连队中都有。专门盯着士卒的思想工作。士卒的功劳、过错都是由他记录在案。力求不出错。

  韩瓒是觉得非常奇怪。因为,通常情况军中的文吏很容易被收买的。这导致底层的士卒很难出头,功劳经常被冒领。升职的都是那些有跟脚的将校。

  新军卫这里的职务似乎是凭着本事来升。

  第四,开讨论会。

  隔几天,新军卫的各排各班都会在晚上睡觉前开讨论会。这没什么出奇的。就当时兄弟们闲扯蛋呗。但是这内容有时候很高端。

  譬如,韩瓒在拔营前的参加的一次讨论会中,讨论题目是小王子、火筛诸部连结十万人,如何大破之这不应该是在中军大帐中讨论的吗

  这种集思广益的手段,往往还真有些好点子出来。然后,会被下发到全军学习。

  六月初,在大同整训一个半月的新兵团开始拔营,全力以赴,向前追赶新军卫的主力。

  此时,张昭正跟着保国公朱晖的大军,从太原镇宁武关缓慢的抵达榆林镇。500里的行程,大军硬是走了近一个月。按照每天40里的正常行军速度,最多半个月就该到的。

  保国公朱晖在接近战场后,终于开始拖延行军,以求避战。

  怎么避战很简单,等蒙古人抢掠够了,他们不就会返回河套吗拖时间就好。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