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四十四章 我不想当反派啊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奏章,即他数天前给史总督提出来建议,包括两条:第一,边军执行轮换、退役制度。第二,预备役制度修补,将训练放在边军中。

  这两件事,不是说奏章发出去,或者他给史琳提一提,就把问题解决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这里面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思考。

  而他的脑海中,很诡异的闪过陈康刚说的话,其实如果王六小姐是王家的庶女,朝廷现在要授予他新秦伯的爵位,他娶之为妾室,基本没什么阻力。

  然而,王六小姐是嫡女。而且还是王恕最疼爱的孙女。

  “嗨,我在想什么?”

  张昭摇摇头,将思绪拉回到正事上。

  …

  …

  张昭在十八日当天抵达红城堡(后世的同心县)。

  所谓红城堡,其实是清水河畔、崇山峻岭中的一处平原地带,这里不仅有内长城,还有其他的堡寨作为附属的卫星城。

  四万京营大军都驻扎在这附近的城堡中。

  在鞑子退兵后,地处交通要道的红城堡很快就变得繁华、热闹。商旅往来,百姓回乡。附近的乡里中人烟渐渐稠密。

  张昭在五十名亲卫的簇拥下进城。骑在一匹黄骠马中的王武络腮短须,身材高大,穿着土布军装,系着腰带,显得颇为雄伟。引得城中的军民纷纷高呼。

  “张将军威武!”

  “新军卫威武!”

  王武在马上给搞的手忙脚乱,回应不是,不回应也不是。张昭坐在马车里微微一笑,也不露面给他解围。一路前行半里,抵达城中的官衙。张昭到大堂中参加军议。

  之前七月份,誓师搜套时,张昭来过红城堡一趟。这是他第二次来这里。

  大堂中依旧是常见的将军府格局。挂着地图,陈列着沙盘。已经先到的总兵、都督、太监们正在闲聊。文官们在另外一边闲扯。今天是朱晖、苗逵、史琳召开的“秋防”军议,要布置接下来的防御。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新军卫还在西北,鞑靼骑兵绝对不敢南下。但是天子的诏令下来,大家总要做做样子的!

  张昭刚进来,正在说话几十名的文官、武将、太监瞬间变得安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张昭身上,带着各种各样的意味:探询、惊讶、赞赏、讨好…等等,不一而足。

  前不久刚去过韦州城的奋武营都督(正一品)周豫看着走进来的张昭,很普通的一个画面,结果被众人搞的好像是大人物出场。

  “唉…”

  周豫倒没有觉得自己这帮人没见识。要说伯爵,他们京营难道没讲过吗?多了去。而西北这边的文武官员,前几年不是威宁伯为三边总制吗?

  但是,十八岁的伯爷啊!以战功封侯啊!而且,在未来的几十年他们这些人大半都将要在他手底下混。

  保国公斩首三级,张昭斩首一万四千余。高下立判。而且封爵之后,张昭就具备佩总兵官大印的资格,日后只要有战事,弘治皇帝一定会委任张昭为主帅。

  一名太监作揖行礼,道:“见过新秦伯!”

  他这一带头,大半的武将和太监们都向张昭行礼。西北的文臣们固然是心里不爽。比如延绥巡抚陈寿。但他们还是都站起来。谁犯得着为点小事得罪张昭啊?

  张昭一阵无语。这位公公你真是秀啊。你行礼没错,却把我架在火上烤。他并没有什么飞扬跋扈,小人得志的想法。网文看多了,都知道低调发展才是王道。

  太秀的,基本都要出事。结果,他现在很像个大反派。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之前他态度强硬的拒绝了所有同僚分军功的行为,基本上把人都得罪光。所以,才会给人这种感觉。

  恰恰这时,保国公朱晖、监军苗逵、三边总督史琳从大堂后转出来。领头的朱晖见到这一幕,脸黑的像锅底。劳资还是三军统帅吧?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