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五十章 卫所制度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籍人数的70%。至明末时,基本逃得差不多。边军这里都只剩下一半在籍。

  所以,毫无疑问,卫所制度在承平时是苛政、恶政!开历史的倒车!

  一般而言,军屯在一段时间后必须转为民屯,即降低每亩的税收。再过几年,就要开始给屯田者分配土地,使其成为自耕农。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明朝完全是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不止。

  因为要改,就会触碰到卫所里世袭军官们的利益。触碰到地方官的利益。而那些被权贵们吞并的、属于卫所的土地,更是一批利益相关者。

  …

  …

  张昭的问题,让几名正在喝酒的军户沉默起来。

  “谁知道?谁叫咱们命贱呢,生在军户家。”

  一名年纪十六岁左右的青年忍不住哭起来,“我家里还有个老娘,今年鞑子来抢了两趟,卫里早就没吃的。我在这里干活还能吃口饭,我娘在家里肯定会饿死。”

  王武没忍住,扭头抹眼泪。这话让他听的心里发酸。花马池距离灵州那里就两百余里,这么近,这青年却只能等着自己的老娘饿死。

  韩瓒在辽东混过,心硬一些,但还是忍不住叹口气,“唉…”

  最先开口的中年男子皱着脸,用力的搓着脸,认命的道:“张相公,你不是军户,不知道军户的苦。咱们这几个是余丁。比起家里上当兵战场的父兄,还算能多苟活几天。咱们一起的小顾才十五岁,一个月前就被征调走。他家里绝户了。”

  张昭蹲在地上听着他们说,用力的抿嘴。有时候从文字中看来的东西还是太肤浅。半响,张昭拍拍绝望的痛哭的青年的肩膀,“别哭,会好起来的。”

  青年呜呜的哭着。

  张昭站起来,在午后的阳光中,看着花马池城内外、上下修缮城墙的民夫们,他们有多少是属于这青年这样绝望的情况呢?

  卫所制,必须得废除!

  张昭看了痛苦的青年一眼,心中道:“会好起来的!”

  离开后,张昭一边思索着他给朝廷的奏章。他建议边军轮换,大概可以通过,预备役可以通过。但是,退役制度呢?他步子迈的有点小,而且,还有不小的漏洞。

  一边吩咐道:“小二,去问一下那青年的家庭地址,派人去给他娘送两袋米。”

  王武愣了下,随即敬礼,大声道:“是,相公。”

  他还以为相公不会管的。管不过来啊。整个宁夏镇都是军户,没有民户。但此时,他有点明白。相公不是不管,而是不想那青年当面谢他。

  赠米,并不足以令相公坦然的接受那青年的道谢。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制度,才有资格接受他们一声发自肺腑的“谢谢”。

  张昭的亲卫凝重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轻松起来。人都有向善之心。

  正好这时,天际边沙尘滚滚,训练完成如猛虎出匣的新兵二团到了。

  …

  …

  三原县,王家。

  午后时分,王恕小睡后刚刚起来。王六小姐在他跟前侍奉,继而说起近日邸报上的内容,“祖父,史总督上奏章建议朝廷让边军一年一轮休,以提高战力。同时,允许边军士卒退役,转为民籍。听说这个建议是张昭提的。这怕是会搞的西北生乱,令三秦百姓受苦。祖父何不召张昭来府中面谈?”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