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考前准备(上)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会找不到地方。

  张昭并不打算在此时返回青龙镇明理书院。

  他昨晚已经想的很明白,无论是从个人计划的角度,还是从未来安全的角度,他必须在今年拿下生员功名。而在明理书院苦读,是没有用的。

  自乡中事情处理完,他到青龙镇上“潜心”读书数日。实话说,越读经书越没信心。而且,余夫子私下里断言,今年明理书院的八个童生,没有一个有中秀才的水平。

  换言之,按照正常的流程备考,他八成是考不中的!这不以他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所以,他想要去拜访下顺天府府学的李教谕。

  院试的时间还没定,总归是在九月或者十月份。这么短的时间里,只能是考前突击训练八股文技巧。四书五经,真的没必要再读。

  余夫子两榜进士出身,按理说时文水平很高。但是他都已经致仕,这都多少年没碰过时文?举人出身的李教谕在教学一线,只怕是反倒更厉害。

  张昭想要找李教谕请教下八股文写作技巧。然后,不知道府学里有没有押题?他想在靠前搞点“真题”来练习下。

  大大小小的科举考试,规矩基本差不多:科举重首场,首场重首题。要是能押中第一道四书题,准备好出彩的答案,那还真有大概率能考中。

  张昭不知道这能有多少用。但终归得试试。

  “走吧!”张昭带上这些天在明理书院中写的八股文卷,叫上长随陈康步出南城客栈。

  陈康背着简单的行囊。十四岁的少年,这段时间营养跟上个头开始增长,但还是偏瘦。眼睛里很灵性。跟在张昭身后,说道:“少爷,我刚才打听过了。咱们往东走就是骡马市场。”

  张昭一袭青衫,头戴四方平定巾,身姿修长,容颜俊朗。很标准的明代书生装束,形象出众。拍板道:“那我们先去买两匹马吧。”

  他们现在在南城。而顺天府府学在北城。他们需要横穿整个皇城。十几里路,来回一趟,如果是走过去再走回来,今天就不用办事了。

  这算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吧。

  至于说,他为什么不带上行李直接去北城投宿。原因很简单,昨天晚上在抵达京城时,张昭约钱宁这几日有空的话在南城客栈见个面。对这位未来的反派大佬,张昭很重视。

  他要是轻而易举的断掉和钱宁的联系那才是不合格呢。

  京师南城这几十年的太平年景下来,人口滋生,商贸繁华。清晨时分街道中行人不断。张昭、陈康一路顺着菜市大街东行,抵达京中的骡马市场。

  刚进去就是一股喧杂的人浪。张昭先转一圈,向牙人们问问情况,货比三家,最终花费30两银子,买了两匹普通的黄马。

  骏马在古代就和豪车一样。张昭现在哪里买得起?最好的马,当然是各种名马,其次就是战马,再其次就是用来运输、代步的骡马。其品种、来源不一。

  有京师附近马户养的。有山东来的。还有辽东、蒙古、河套来的马。还有军中淘汰下来的马匹。

  张昭买的是两匹京郊养的黄马。他虽然没有受过专门的骑马训练,但是这种性情温驯被调-教好的马匹很容易骑乘,操作。

  骑着马,离开南城,往北进发。陈康骑在马上,将行囊挂在马背上,有些兴奋的道:“少爷,有马之后在青龙镇和家里来回可就方便的多啊!不过,养马费银子。”

  张昭笑笑,“走吧!”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