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九十九章 报名真理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不敢当。”

  张昭笑着摸摸婉儿的头,安慰明丽、娇美的娇妻,“书法的事急不得,不写十年都难入门。你慢慢练,将来也能写出漂亮的字来。”

  目光扫过“大明新军日报”、“大明新报”、“张氏日报”等等几个名字,微微一笑,道:“絮雪,这几个名字都不好,改为真理报。”

  这个梗,估计没人懂。这是网文里的报纸常用名啊!大名鼎鼎。

  王絮雪不大理解“真理报”这个名词,不过既然是张昭想出来的,她也不想反驳。主要是她来来回回也没想出什么好名字。妙笔生花的王小娘子在新生事物上,还是无法把握其精髓。

  她清声道:“那便依夫君的意思。叫真理报。”

  事情敲定,张昭舒服的伸个懒腰,看看外面的天色。不知道何时,丫鬟们已经将油灯点上。

  “咱们来研究晚上吃什么吧。韩娘子把我教的那几道菜练好没有?”

  至于张昭晚上睡在那里,这倒不用研究。

  …

  …

  三月二十六日,张昭带着王絮雪在朝阳门外的厢中买好占地一亩的大院。这之前是一个扬州富商的住处。现在挂上真理报社的牌子。

  又进宫一趟,给萧敬送上一份日常的小礼物,把宫里的印刷设备、人才给弄到真理报帮忙。

  宫中经常要刊印佛经、四书五经等书籍,有一套专门负责印刷的班子。就挂在司礼监名下。

  张昭再让冯无忌将新军营初级学堂二年级的男女学生调来十几个,跟着后面学。同时,在京中发动人脉,招募印刷技术工人,待遇从优。

  活字印刷术有北宋是毕昇发明,发展到明弘治年间,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印刷流程大同小异。技术发展主要表现在活字材料的改变上。由泥字,演变为木字,铜字。

  木字和铜字印刷各有优缺点。明朝中期时大规模应用的是铜字。而木字印刷在清代时得到大力的推广,影响深远。

  铅字印刷机,张昭不会。暂时采取木字活字印刷术。他手里没钱去买铜。铜很贵的。

  二十八日,张昭到国子监中拜会国子监祭酒董恢,这个职位号称明朝小九卿。

  张昭顺便把入学手续办理了一下。三月初他回京面见弘治皇帝时,请求弘治皇帝允许他入国子监读书。他这段时间一直在休假,并没有办理入学手续。

  其实办理不办理入学手续,张昭都不可能在国子监中苦逼的坐监读书。

  这个入学手续先要去礼部办理学籍,再到国子监中登记、读书。

  张昭和董祭酒聊的还不错,他一个伯爵亲自来办理入学,这点脸面还是有的。

  而一切不合规之处,有弘治皇帝的口谕在前,礼部尚书张升也没给反对意见,国子监这里反正是将就着来,含糊着处理。反正,也没人指望着张昭能拿到毕业证!

  如今,监生这个名头又不值钱。

  张昭顺利的招募到一批便宜的文科生到报社中充当编辑。国子监监生的来源很多,有权贵子弟荫庇来读书的,但是秀才么,大部分还是穷的。

  张昭开的出价钱,没人会介意去真理报帮一下忙。

  如此忙碌数天,搞定硬件上的难题后,张昭向几个大佬约稿的文章也陆续拿到手。翰林,叫做清流华选,在读书人中的影响力自不比说。而王承裕官职虽然低,但其人是名儒,在士林中颇有名望。

  让张昭颇感以为的意外的是,礼部右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焦芳主动叫他儿子给送了一篇文章来。

  至四月一日,真理报如期开印。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