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变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叫了几个掌道御史进去商议呢。小人和张书吏相熟,他听的一鳞半爪,里头正在商议废除卫所的事。”

  吕纪先顿时沉吟,问道:“报纸呢?察院里谁还有报纸?”

  他时年三十三岁,在都察院六年。深知里面的门道。总宪大人虽然为执掌都察院,但是不可能有让都察院统一发声的想法,那叫“阻塞言路”。

  总宪大人现在估计是和几个掌道御史交流下看法。

  换言之,这张所谓的“真理报”上有令人动容的大新闻!

  小吏愁眉苦脸的道:“没有人有。老大人,那小报童送给总宪大人的报纸,其他人没多想。哪里想到会出大事呐。”

  吕纪先挥挥手,“你先出去。”这下他再也坐不住。负着手,在公房里来回踱步。

  现在,形势一片大好。舆论上一片压倒性的优势,都是在骂张昭,抨击废除卫所的弊端。

  那这份出自张昭府中的报纸,必定是反击。而且,让都御史戴珊都动容。

  但是,他却看不到。这他么的!

  吕纪先心中焦灼感,忧虑感渐渐的升起来,如同火焰灼伤着他的心,随即他走出都察院,给下吏交代一声:他有事外出,径直往定国公府而去。

  …

  …

  和吕纪先吕御史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成国公的次子朱凤,金陵国子监生顾耀诚。

  张昭的300份真理报,优先供应宫中、各官衙,然后依托陈记的白酒销售体系在京中售卖,很快就卖光。

  在弘治年间,物价并不高。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米。折算下来,斗米五十文。小户人家每日赚个二三十文就能生活。一只鸭,一只鸡不过二十多文。

  所以,卖两文钱的报纸其实在平民而言,相对贵的。两文前能买两个馒头吃。

  但是,对读书人阶层,这又并不贵。价格实在不值得一提。两百多份报纸在早上7点许就卖光。

  宫中,内廷二十四司,外朝的官衙,国子监,顺天府,这些官方机构都收到一份免费的真理报。精准投放,所造成的舆论影响力非常大。

  想想看,吕纪先他们传播信息,靠的是邸报上摘录的奏章,靠的是口口相传的八卦,这信息量能比的上真理报上白纸黑纸写的文章?直接碾成渣!

  “这他娘的究竟是怎么回事?”

  定国公府的一处小轩中,被确定未来要接任国公爵位的徐光祚郁闷的拍着手中的报纸。

  报纸一经传播,他立即派下人去高价收购了几份。现在正摆在几人面前。

  京中舆论,因这一份报纸陡然翻转。

  朱凤脸上的带着讽刺,抖抖报纸,“都说张昭是李阁老的乡党,这是没跑了。李阁老的文章登在上面,那个衙门的正堂官敢压着不给下面的人看?”

  顾耀诚默然不语。

  李阁老祖籍茶陵,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但同样的,他祖孙三代在京中生活。显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