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八章 孟先生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被他们所驱动,像工具人一样,闹一场。

  届时,张昭不死也要脱一层皮!

  然而,张昭却像没事人一样,根本没有去追查谁在背后搞他。先去见了他岳丈王承裕。这两天京中卫所改籍的军户数量迅速的增长。而张昭据说已派家里的管事去长芦盐场支盐,天子赏赐了他一万盐引。他则是在京中和人设计他位于京西北郊外的府邸。

  一切风平浪静。

  所以,徐光祚心里如何不感慨呢。就差一点点啊!

  孟先生笑一笑,道:“在下知道世孙的心愿。定会助你成功。新成立的《论道报》好好派人去做。”

  “我会的。”徐光祚笑起来,再郑重的躬身一礼,“一切就拜托孟先生了。”

  孟先生很坦然的坐着受了一礼,点点头。

  …

  …

  四月底,张昭被弘治皇帝“敲打”的风波,随着张昭沉寂下来,而慢慢的平息。

  这期间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定国公府创办的《论道报》。开篇第一期也是诸多大佬在上面发文。

  比如,英国公张懋谈一谈五军都督府的职责,和对卫所的管辖。

  成国公朱辅谈坐镇南京时的感受。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刘宇在论道报上大谈特谈,不能增加冗官。

  另外有一些中低品级的文臣在上面发表文章。

  造成这一现象,里面有几种原因。第一,论道报的润笔费,俗称的稿费开的真理报高。

  第二,真理报的一些文章,写的很差,仅仅只是字句通顺而已,偏口语化。还用了标点符号。这让一些读书人非常不爽。羞于之为伍。

  第三,都是明眼人。弘治皇帝赏赐张昭一万盐引,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张昭圣眷犹在。所以,稍微有点级别的文官们并不急着表态。

  而反对国子监改革的言官们,有一个新的报纸可以提供阵地,自然是要写稿。

  还有刘副都御史的号召力。谁都知道他是刘健刘首辅的门生。

  张昭没有再掺和京中的舆论。国子监改革的话题渐渐的平息。真理报的头版,也改为鼓吹美食街,和批评京中的小事。或点评从六科抄来的奏章。

  张昭把管事丁冲,就是蒋家庄的丁管事派到长芦盐场里支盐,他则是在王承裕介绍的、供奉在皇城中的“园林设计师”裴贯中。

  明朝没这个头衔,只有童生功名的裴大师挂的是光禄寺监事(从八品)的官职。这属于弘治皇帝的传奉官,专门在宫中侍奉。

  众所周知,弘治皇帝喜欢画画。而裴贯中就画的一笔好画。他搞设计的,不会绘画怎么说服主顾?

  午后的阳光颇为炽烈。即便是走在西苑里树木众多,张昭也是满头大汗。

  他穿着件文士直裰,刚和裴贯中谈完。袖袋里还有裴贯中给手稿。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和裴贯中沟通新府邸如何营造的事。王承裕那边都已经去往天津卫,继续废除卫所。

  为这设计图纸,付费一千两白银。倒是让裴贯中惊喜莫名。他以为张昭不会给钱的。盖因裴贯中这辈子最为自豪的不是他的手艺,而是他的官职。

  这个官职在张昭的新秦伯面前根本不够看。张昭随便给他点茶水费,他还会认为张昭为人不错。不想张昭竟然给他一笔巨款。

  “张伯爷,你还真沉的住气!”

  张昭正顺着树荫走,心不在焉时,一个老太监从树林里的小路中走出来。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