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九章 结盟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笑道:“张伯爷心里有数,咱家就不多嘴。听说前些时日贵府放出风声,要买几个侍女。可曾买到合适的?

  咱家有个干女儿,自小养在跟前,如今十六岁,琴棋书画,针线女红样样精通。”

  说道这里,蒋太监就没再说,而是看着张昭。

  张昭自然懂蒋太监的意思和心路历程。

  蒋太监今天来“通风报信”,这算是示好。他刚才要是有惊慌失措的神情,“侍女”的话题蒋太监自然是不会提的。而恰恰是他表现的很淡然。蒋太监觉得和他结盟“合算”。

  且先不管这“干女儿”是真是假,当然多半是假的,但要的是这么一个态度。

  结不结盟,张昭可以自己选。

  弘治皇帝没有“抛弃”他,他在京师权力场中的地位就是稳的。三天前,驸马都尉崔元的妻子永康公主到访,就送了一个十五岁的绝色侍女给婉儿。

  刚才蒋太监说张府放风要买丫鬟,这其实不算放风。主要是京中干这一行的牙人(中介),有信誉的、手中丫鬟品相好的,就那么一些人。而急切之间,肯定是寻不到合适的丫鬟人选,婉儿吩咐这些牙人留意。消息自然就会在京中传开。有心人不难打听到。

  现在选择题摆在张昭面前!

  蒋太监的话其实是说的比较到位的。先问了一句“可曾买到合适的?”他即便拒绝,双方也不会很尴尬。他今天承蒋太监一个人情就是。

  张昭沉吟片刻,用尴尬的演技露出一个“欣喜”的神情,道:“哪里买到合适的?我正愁这事。蒋公公这里有合适的人再好不过。我厚颜再欠蒋公公一个人情。”

  演技什么的,可以慢慢磨练,关键是要把这个态度展示出来。

  萧敬,在涉及皇帝时是靠不住的。而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貌似也在对立面。张昭又不傻,在这个时候拒绝蒋太监的“合作”。主席教导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蒋太监顿时笑起来,拱手道:“张伯爷客气。咱家晚上把人送过去。”说着,告辞离开。

  …

  …

  张昭目送着蒋太监熟门熟路的消失在西苑茂密的绿荫树林之中,继续往北而去,准备回家。

  脑子里回想着蒋太监的事,心中有些感慨。

  倒不是和蒋公公结盟的事让他感慨。这是一个正常的操作。他既然没有被皇帝厌弃,有敌人,当然也有人愿意投资他。譬如,崔驸马这个墙头草。

  把人心想的黑暗点,假设蒋公公今天是来玩无间道的,送给他的侍女是一个间谍。但那又如何?

  且不说他发现后,和蒋公公翻脸,蒋太监能不能承受的起。就说处理这名侍女的问题。

  明朝是万恶的封建主义社会啊!你别说侍女,就是小妾在法理上都算男人的私有财产。这侍女,他随意处理都不违背大明律,并且不会受到指责。

  张昭感慨的是蒋太监这个人。

  蒋太监其实一直帮他很多。这个人情他是要认的。只是前年十月他进东宫和刘瑾发生冲突后,他和蒋太监的联系转为秘密的。

  而这次他处在风波之中,蒋太监也是“事后”来通风报信。所以,此人的性格还是很鲜明的!

  第一,蒋太监非常注重其自身的安危。第二,在确保他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他处处与人为善,到处“投资”。

  这位刘瑾的同乡,将来未必能上高位,成为内廷大佬。但其结局肯定会很不错。

  这是一个墙头草,同样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弘治十三年的夏末秋初,他初见蒋太监时,何曾想到当日坐在蒋家庄那富贵之气扑面而来的大厅中主位上的太监是这样的一个人呢?

  他当时的想法,是想着小心的应付过去,太监们脾气不好。往事已矣!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