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一红人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圈。这是相当恐怖的!

  以张昭的实力,他哪里做的到这一步?所有人都明白,这是弘治皇帝支持的结果。张昭现在可以说是当朝第一红人!他去见天子,随时到随时面圣。

  所以,叫做气象已成啊!

  张昭主持和鞑靼人的谈判,就是具体的体现。他已经跻身于朝堂最顶尖的权力圈中。

  张升对儿子的心思同样很了解,冷哼一声,“老夫知道!这次和鞑靼人谈判的事情,礼部会盯着。”

  …

  …

  张升父子在府中感慨、交谈时,城南的正西坊定国公府中。徐光祚正在和孟先生小酌。

  孟先生已经和定国公徐永宁见过面,准备明日回乡。

  月光幽幽的洒落下来。小院里寂静,时时的还能听到东厢房中女子的哭泣声。

  孟先生并不打算将在这几个月中精心照顾他隶属于定国公府的美妇带走。

  她如何能不哭呢?数月的恩情如薄纸!过一段时间,她又要被指派服侍别人。她的命运如同浮萍一般。或许年老色衰时,就会孤寂无声的死在某个角落。

  这是一个非常冷酷的决定,却又符合明代读书人的行为。没有人能指责孟先生什么。

  徐光祚饮着银杯中的白酒,张昭府中出产的五粮液。口感甘美,味道醇厚,入喉净爽。感慨的道:“张昭肯定是在和西苑和天子密谈时,把张皇后、张鹤龄的事情算计进去。我这几天才反应过来。这个阴险的小子。孟先生,你真的不留下来吗?”

  孟先生摇摇头,和徐光祚碰杯饮一杯,吐出一口气,道:“结束了。世孙,你也不必太气馁。贵府与国同休,将来未必没有机会。

  本朝的外戚,不似后汉时,只是个样子货。

  所以,从利益聚合的角度来收,张昭拳打武勋集团,脚踩宦官集团,可谓风头正盛,大有放眼京中无敌手的样子。但是,他有三个敌人是无法解决的。”

  孟先生这位定国公府的智囊,陆续竖起三根手指头,“第一,张皇后。不管张昭如何得宠,他在天子心中的地位绝对比不上张皇后。

  寿龄侯张鹤龄是个草包:色厉内荏,跋扈无脑,见小利而肆无忌惮。以他的性情,他和张昭的冲突根本没法化解。而张皇后肯定是会维护她弟弟的。

  第二,文官集团。

  国朝的武勋集团在土木堡事变之后,已经被打断脊梁。大权旁落,沦为米虫。而宦官集团因为天子的态度,现在对张昭是没有任何威胁的。

  然而庙堂诸公却是不怕他的。我观张昭此人有锐意改革之心,迟早会和当朝诸公冲突。嘿,当朝诸公谁真的是穷苦百姓?

  第三,外敌。

  纵观历朝历代的灭国之战,很少有打一仗就完的。前汉时,汉武雄才大略,卫青、霍骠骑俱是不出世的名将,结果如何?帝国双星病逝后,武帝后期和匈奴人打的有来有回。

  譬如,我朝太祖灭蒙元,那是一次而平定的吗?太祖论中山王: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而中山王都在蒙元大将王保保手中吃到苦头,洪武五年北伐,无功而返。

  张昭现在的局势,只要他在对外的战争中输一次,各方利益集团的反扑就会到来。

  本朝领兵的大将平江伯被夺职,他失败几次?弘治十三年一次避战而已!保国公朱晖被弃用,他又有几次机会?还是一次。弘治十四年在西北避战。

  张昭同样只有一次机会!”

  徐光祚眼睛中又有了神采,孟先生的分析丝丝入扣,合情合理。将目前风头正盛的张昭给“审查”了一遍。他远远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强大!其地位也并非绝对稳固的。

  继而忍不住长叹,诚心诚意的道:“我恳请先生再考虑一下留在府中。”

  孟先生笑着摇摇头,看向窗外的明月。帮定国公府,是报恩之举。但他是个读书人,他有他的抱负。

  …

  …

  五月二十九日,孟先生孟配在徐光祚的送别下返回家乡。而与此同时,出使鞑靼的正使梁储正带着鞑靼人的使团一行二十余人,抵达京中。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