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章 银票印刷成功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的人民币差不多。(百元的面值尺寸是155*77mm。五十元的面值是150*70mm)

  这是属于张昭的个人使用习惯。他实在没有兴趣以后拿着一叠A4纸付账。那画面想想就太有喜感。

  之所以,没有印刷更小的面值,主要是张昭在考虑防伪、流通等问题。100两银子,在弘治年间属于巨款。能使用这样面值的银票的人,肯定有防伪能力。

  否则假钞流通起来,大明皇家银行会被玩崩。

  现在明朝货币流通的痛点,不在于有各种各样的白银锭,币值混乱。银庄、钱号就是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

  而是在于大额交易时白银太重。数万两白银,就得用马车运啊。还有出远门时携带不安全、不方便。商人、权贵们有异地通兑的需求。

  思绪在张昭脑海中一闪而过,对卢奉肯定道:“可以。就按照这样去印制吧。”

  卢奉心中一松,笑着道:“好。”

  张昭忽而想起一件事来,“老卢,我前些天去美食街吃酒,发现美食镇那边很有些繁华。可有什么缘故?”

  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将会在美食街中流通。这是强制性的。当然,鉴于面值,普通百姓是不会用的,主要是商家们不得拒收银票。美食镇委员会在收税时,也会收银票。

  慢慢的走出流通的第一步。

  卢奉当然知道怎么回事。大明皇家银行在美食镇中就设有一个分行。神秘的笑一笑,“请伯爷容我卖一个关子。具体原因,这就要伯爷自己去看。”

  张昭就笑起来,伸手虚点一下卢奉,道:“行啊。反正我今天没什么事。等会下午去看看。”

  他在最初的设想中,是想将美食镇打造成为京城东的中高端商业区。而等美食镇落成后,他再去看时,发现全是餐饮、日常商铺。走的是低端路线。

  他也没什么法子好想,只能默认。京师就算整个明朝的中心,但有钱人毕竟是少数。为此,美食镇中的房地产开发都停止,留待日后。

  按照张昭的估计,美食镇在建设公司两万多名工人分流之后,其畸形的繁荣就会消失。直到青楼、会馆开业后,聚拢在城东的人气才会慢慢的恢复。

  作为吸引客流“重头戏”的教坊司分舵,在一个月之内,连室内装修都搞不定的。少说得半年。要到年底去。

  那么,现在情况是怎么回事?

  …

  …

  中午吃过饭后,张昭带着丁赞,王武两人,轻车简行,和卢奉一起从城北绕到城东的美食街。

  午后时分,美食街中依旧略显热闹。沿街各酒楼、酒馆、食档的生意都还不错。

  和张昭前几天来知行酒楼吃庆功宴时大略差不多。吃饭的都是穿着短褂的青壮。

  偶尔还能见着一些四五十岁的长衫老者。

  明代的服饰规矩,衣服越长,越宽,身份就越尊贵。标准的就是明代官袍。

  “比不了棋盘街、崇文们外商业街那种京师真正的繁华去处。但另有一种市井生态啊!”

  张昭坐在清凉的马车中,感慨道。

  卢奉嘿嘿一笑,道:“伯爷,你到前面再看。”

  美食街呈一个“井”字型布局。张昭的马车穿过这个“井”字,往东而行,就是原本规划的商业娱乐区。

  迎面而来,就是一股喧闹的声浪。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