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章 张昭的圣恩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的提议,基本都实现了。”

  御前赐座,基本上所有的大臣都会直坐半个屁股,以此表示对皇帝的尊敬。但这种坐姿是非常累的。所以,弘治皇帝有时候想要优待老臣,也只能给他们加一个软蒲团。

  但是,张昭并没有表现的很拘谨,而是端端正正的坐着。坐如青松,凸显着大明军人的精气神。这个坐姿,弘治皇帝就看着相当舒服。

  张昭笑着道:“幸赖陛下支持微臣。”说着,话锋一转,道:“陛下方才为大明百姓勾勒京师蓝图,却忘记自身啊。西暖阁中召集御前会议略显狭窄。陛下可以修建一座新殿宇。”

  刚才的御前会议中,讨论完城东警察局局长的人选之后,后面接着讨论过京师的城市规划。

  张昭把城东搞的越来越繁华,接下来还有数百万卫所军户转为百姓。他们并不都会去永平府、辽东屯田。那么,大明也该考虑京师的扩建问题。

  张昭在密折里把话题抛给弘治皇帝。刚才弘治皇帝畅想的非常带劲。

  汉唐时期,关中的长安可谓世界级的名城。其城市面积之大,超过大明的京师。

  弘治皇帝励精图治,打造出一个盛世。如果,因为人口滋生、工商业繁华不得不扩建都城,这对他而言,难道不是最好的肯定吗?

  张昭说的就是这事。

  另外,张昭为何如此得弘治皇帝的“信任”,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他将国泰商行每一财年结算利润的制度改为每半年结算一次。

  七月初,弘治皇帝刚刚拿到十二万两白银的国泰商行分红。

  在“上供”这方面,弘治皇帝的太监们拍马都干不上张昭。

  主要是因为弘治皇帝想要名声,不想把太监派出去收刮。结果呢,这部分银子当然是便宜文官们。文官们动辄上书劝谏弘治皇帝停织造、罢各地镇守太监。

  这笔银子足够在紫禁城内修建一处不错的宫殿。

  话说明朝皇帝确实穷啊。我大清的皇帝们不仅把紫禁城内的空地修建满,还能在京北修建大量的园林。而大明的皇帝,连紫禁城里都还有大片的空地。

  弘治皇帝矜持的一笑,显然对新建一座宫殿颇有些兴趣,问道:“张昭,国泰商行在开平的铁矿,最终的利润会有多大?”

  张昭自信的道:“陛下,国泰商行上半年的利润低于去年,主要是摊子铺的太大。等到下半年,特别是参与互市贸易后,情况就会迅速的好转。

  关于开平钢铁厂的利润。陛下大可放心。表面上看,铁矿的利润只有将各种铁锭卖给朝廷打造各种兵器用于军队换装这一条路。农业工具的供给,带来的利润可以忽略不计。

  但还有一条路线。自古以来,军火交易就是最值钱的。臣打算走海路将国泰商行打造的冷兵器卖给东瀛岛上的诸侯。而东瀛岛上多银矿。一来一回,利润当以几十倍计。

  说到这里,臣有一个不情之请。听闻郑和公公当年出海的航海图和海船都在兵部府库中收藏着。臣想复制一份。”

  张昭说的漫不经心,其实非常用心。

  明朝初年,郑和郑公公的宝船,是海上无敌的舰队。其造船术至少领先西方一百年。

  他希望拿到手。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