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七十四章 等待开会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过的飞快,转瞬之间元宵节就过去。张昭这几天都在家中休息,等待着年后第一次御前会议召开。

  至于早朝,弘治皇帝现在基本就罢掉。时间已经是弘治十六年,弘治皇帝的身体早出现问题。

  现在张昭推荐这个“御前议事”制度,合理的利用时间。他能偷懒当然就偷懒。

  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中弘治皇帝在执政末期就时常罢早朝。常常因此被大臣、言官劝谏。他都是听进去,但坚决不改。

  唉,明代的早朝真不是人干的事。凌晨三四点就起来,五点开午门进场,七点钟退场,就是为走一个形式。何其之痛苦!

  要说早朝有没有作用,当然是有的。否则,明太祖朱元璋这样的强人为何会这样设计制度?

  明太祖的政治能力那是毋庸置疑的。驱逐鞑靼,重整山河,复华夏衣冠。干出这样伟业的人,其政治能力在历代帝王之中绝对是名列前茅。

  所以,明人敢吹牛逼说:历朝得国之正,无过于我朝太祖。

  当然,明太祖杀功臣那也是真心狠,屡兴大狱。跟着这样的老板,还是很恐怖的。

  回归正题。

  早朝之作用。其一,用于君臣议事。这一条到弘治年间已经不存在。现在用的是阁臣票拟、司礼监批红这个文书程序。

  议事,基本是弘治皇帝召见几名重臣就定下来。再就是经庭、或者武英殿的廷议。

  而现在,张昭推荐弘治皇帝改变,已经统一为:御前议事会议。大约为三天或者一周召开一次。有紧急情况除外。

  其二,仪式感。

  这一条现在保留了。

  张昭穿越前,网络上有一种文青一点的说法,叫做生活需要仪式感。早朝这事,大致有一个类比。

  比如,大学时期各专业下面的班级常常混在一起上课,而且寝室也有混编的。

  这和初、高中时期固定的老师、同学不同,和日后走入社会的人际关系也完全不同。

  那么,如何体现出你们是一个班的学生?

  大学时,每个班都会配一个辅导员,相当于高中时的班主任。约莫每周就会召开一次班会。

  而往往只有这个时候,一个班级的男女同学才会坐在一起,各个住的近或远的寝室才会凑在一起。然后,班主任、班干部通知各种班级里的事务。

  评个优,说下考试成绩,宣布某个规定,提醒注意天气转凉等等。

  啊,原来我们是一个班的同学。

  这就会造成一种凝聚力。

  而如果具体到朝政上,当然这人际关系比大学时期复杂的多,经常召集的群臣开会,一样的搞各种操作,自然而然的会培养出凝聚力。而这个凝聚力概括起来就是:国家!

  所有,古人不是傻逼。搞的这么痛苦还要坚持下来当然是有原因在里面的。

  而且朝会还属于礼仪的一种,历朝历代都会搞。但真正搞的像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