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一章 京西少年(五)-预备役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军户设定更是奇葩父死子继,世代为兵。众所周知,名将都是偏爱良家子当兵。试想,这样的兵源又如何能有战斗力结果是明朝只有边军堪用。

  诚然,任何制度都是适应于当前的情况。随着情况的变化,制度必须跟着变化。这无须说开国时设卫所是制是错误的。关键在于,后世的继位者要敢于变。

  正所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从张昭的角度去看,卫所、军户必须要废除。换成预备役制度就很好。

  被林师爷置疑,张昭傻了才和他搞辩论。他在大学时就知道靠辩论无法说服对方。当即,呵呵笑一声,拱拱手。

  见张昭“服输”,林师爷得意的嘴角翘起来。傲然的轻哼一声。

  长宁伯周彧此时是意兴阑珊,感觉有点空欢喜一场。这个张童生徒有其名啊

  就在这时,二楼正对大堂的一个雅间中走出一名中年男子,对张昭拱手一礼,沉声道“还请这位兄台说下去。”

  这中年男子面白无须。明代可不流行刮胡须。这面相特征太过于明显。而且青龙镇离京中不过70里。其身份不言自明。客满楼中的众人瞬间安静下来。

  楼上是哪位贵人在此

  张昭觉得有点蛋疼。他只是和长宁伯扯几句而已。竟然引出这个变故来。这太监背后又是谁更大的太监、藩王、皇室

  张昭脑中飞快运转,他不说点干货怕是没法过关,但抨击祖制的话就不必说。谁知道包厢中的人是什么态度呢转过身来,从容的阐述道“

  所谓预备役制度,是因为国家不能每时每刻都维持着庞大的军队。只能保留精兵。而等待全面战争时再做动员,征召。所以,这要求藏兵于民。

  那么,这就衍生出两个问题。第一,适龄的青壮是否登记在册这决定战时国家的动员速度、能力。第二,登记在册之后,如何训练他们由谁来负责训练

  登记的事情好说。关键在训练。绝不能允许乡绅、豪强们来训练各地的预备役军队。而是要由退伍、伤残回乡的老兵担任基层军官,由国家指派武将来训练。将这支军队牢牢的掌握在国家手中。”

  如果由乡绅们来练兵,那就是团练武装。会造成事实上的地方割据不到王朝末期,这绝对不允许。

  张昭现在说的就是现代预备役兵制的东西。说完后,拱手一礼,站立在大堂中。

  在场的众人,只要有点见识者都会明白张昭说的东西的价值。只要架设好这个体系,届时朝廷一声令下,数百万大军汇集。以此号令天下,谁敢不从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细节的东西需要解决。

  而于九边的情况来说,确实如张昭所说,用这个制度辅助募兵制才是最佳的选择。以募兵为常备,当北虏来袭时,立即动员边地府县的青壮,保境安民。

  届时,不解决这些军队,蒙古人还敢像今年这样肆无忌惮的长驱直入吗绝对不敢。

  “好说的好”张昭停下后,二楼雅间中传来一个男孩的声音。然后,就见两名太监簇拥着他走出来。

  他约十来岁,眉细脸长,皮肤白皙,穿着水蓝色的绸缎服饰,身上用度俱是名贵,看着张昭,热切的道“你就是张昭可随意到我这里参赞军务”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