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一章 倒刘之心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颇为疲倦,走进来见李幽正怡然自得的喝着茶,看着报纸。禁不住一笑,拱手道:“李秀才,招待不周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李幽将手里的真理报放下,起身回礼道:“钟伯客气。”他经常在李府里厮混,知道这位大管家的份量。

  李阁老的兄弟、嫡子已经死的七七八八。这句话咋一看像是在咒骂李阁老。李阁老今年才不过五十七岁。正是含饴弄孙的年纪。但这真的是实情啊!

  李阁老兄弟四人,死得现在就剩下四弟。还是庶出的弟弟。他嫡子两个。长子李兆先死于弘治十四年。次子10岁而亡。庶子一名,周岁而亡。

  现在是从四弟处过继一名儿子李兆蕃过来继承家业。

  所以李阁老家里真的是人丁不旺。能得到大管家钟伯来露一面招待他,确实是李府比较看重他的表现。

  李幽道:“岂敢。在下在这里正好清静的等着阁老召见。”

  钟伯道:“四公子正在外面招待士子们。阁老还有些许公务,李秀才还要等等。”

  李幽习以为常的道:“无妨。”他来李府多次,知道在李阁老事务繁忙。等待是常有的事。

  钟伯微微一笑,人都道李秀才为人狷狂,这不还是挺好沟通的吗?招呼来一名小厮在小厅外候着,给李幽送来茶水、糕点。他才离开。

  …

  …

  李幽等到晚上十点许,被人带着穿堂过院去见李阁老。

  见面地点是在书房中。

  李东阳正坐在炭盆边烤火,神情略有些疲倦,看上去像一个五六十岁的家翁,笑道:“子远来了。过来坐。”有点看子侄晚辈的意思。

  李幽真算起来,七拐八弯的也算是李东阳的远支。他的恩师李教谕是李东阳的族人。而他和恩师也就隔着几代人的关系而已。

  上一个李东阳这么看待的还是张昭。不过张昭如今越发的出色,而且和天子、太子关系甚好,自成一体。

  李幽依言坐过去。八月中秋前后深夜里略有些冷,但真没到要烤火的地步。可见李阁老身体之差啊!

  李东阳烤一会儿火,舒服的坐在软椅中,说道:“子远,朝中的局势你想必也知道。一时间半会儿也改变不了。你发一封信给子尚,让他把申请成立辽东布政司的奏章发到京中。”

  李幽微微有些错愕,道:“阁老,这?”这是放弃“倒刘”吗?

  李东阳摆摆手,指点道:“子远,你于利益的心思有些重。斗争也需要底线。不能耽搁国事。”

  李幽还是有点不甘心,起身躬身一礼,道:“阁老,何不在真理报上发文把此事进一步呢?届时刘首辅必定去意更坚定。”

  他说的此事,就是指的王承裕担任辽东巡抚之事。这是刘阁老的意见没有被弘治皇帝采用,而是听从李阁老的想法。现在京师官场是都知道的。但没人会在报纸上乱说。

  如果这件事在报纸上登出来,刘健必然会求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是做样子外加试探天子。

  李东阳摇摇头,“不必如此。子远,你去吧。”

  李幽无奈的道:“学生明白,会把事情办好。阁老,那学生告辞。”李阁老一副听天由命的架势。他纵然权势之心热络,但为之奈何?这首辅他真的想倒掉。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