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三十七章 改革武勋集团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矩,让名将的子孙们把军中的位置让出来。

  能者上,庸者下。

  人戚少保那么大的功劳,堪称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张相公一死就让他靠边站!而英国公、魏国公、成国公这些上公,敢问崇祯皇帝死时,有几人尽心?

  大明朝的武勋在明末时真是丑态百出啊!

  张昭指着顾士隆道:“顾士隆愿签署自愿降等袭爵书,为天下表率。”

  顾士隆赶紧躬身道:“臣愿意。”

  他等这个爵位等的花儿都谢了,因而厚着脸皮来求张昭。被张昭拉来当“先锋”。他内心里其实不大愿意的,但是张昭一句话便打消他的想法。

  “我与顾兄先父交好,与令弟交好。莫非顾兄以为我这艘船是想上就上,想下就下的吗?”

  弘治皇帝忍不住笑起来,“感情子尚在这里等着的。”说着,微微沉吟几秒,道:“此事你去和英国公谈,再和马尚书议一议,形成章程,明示天下。”

  张昭、顾士隆两人一起躬身道:“谢陛下。”

  弘治皇帝看着这青山绿水,心情愉快的道:“子尚,别搞这些虚的。将近中午,这里就在你府邸隔壁,中午可有美食呈送给朕?”

  张昭道:“这自然是有的。”

  一旁的张忠看着张昭在天子面前谈笑风生,宛若子侄晚辈,心中就叹口气:话说干爹到底图什么?他们这些阉人在咱们面前服个软,有多大的事?

  你看看这场面。

  …

  …

  午后时分,张昭送弘治皇帝在京师大学的门口送弘治皇帝离开。

  顾士隆看着风格宏伟的北地园林,在这仲春时节中,心中萌发对新生活的希望,拱手道:“多谢伯爷成全。”

  继承爵位之后,他会拿着张昭的推荐信去大明皇家军事学院学习。这不是一般的资格!

  要知道,大明皇家军事学院除开在军中选拔的名额外,还面向全天下招生。勋贵子弟要进军校也是要考的。而那些考题…非常难。今年春刚公布语文、数学、体育、思想四门课程。

  比如刊登在真理报上的数学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张昭道:“顾兄不必谢我。争取早日从军校毕业,把伯爵变成侯爵,方不负令尊!”

  顾士隆向张昭行一礼,告辞离开。

  张昭负手而立,他想要把镇远侯府、顾士隆打造成武勋集团的新样板。

  跟在张昭身边的京师大学的校长孟睿欲言又止,想了想,还是追问道:“伯爷,这用来打高尔夫的地方,日后还属于京师大学吗?”

  孟睿,表字元仲。他是张昭通过真理报邀请来的人才。此公今年四十二岁,北直隶真定府人,秀才功名。他这个年纪早就放弃科举,专心研究杂学。时常在真理报上投稿。对张昭提出的数学、经济学都颇有兴趣、研究。

  张昭为组建京师大学和河东派“打擂台”,特意的在真理报上搜罗了一批长期投稿涉及数学、经济学领域的作者,亲自写信邀请他们来京中任教、做研究。

  周修对这位张昭从报纸上找来的京师大学校长有点无语。这话问得!

  你这学校面积不够是怎么的?是天子高兴重要,还是你这破学校重要?

  张昭却是笑笑,“元仲,球场这地方我只是暂时借用一下。两三年后京西的皇家园林修建后,球场还是要归你们京师大学。放心,我的承诺不变。”

  孟睿略有些惭愧的拱手一礼,辩解道:“非是在下怀疑伯爷。如此便好。”

  张昭微微一笑。

  …

  …

  顾士隆从京师大学这里回府,第二天就到吏部的验封清吏司提交“自愿书”。

  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时,户部尚书侣钟在不断的上书,要求将试行的税务司正式化,暂时划归户部名下,并将商税的试点扩大至整个北地。

  这立即又是引起京师舆论的关注。

  平静一段时间后,京师又热闹起来。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