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章 分崩离析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卦)。

  报业协会每周星期三举办的茶话会风雨无阻。

  一人道:“汤总编,你家伯爷最近在搞出偌大的动静,可有隐秘的消息分享?”

  另有一人道:“张伯爷推动设枢密院,下一步肯定是整顿大明的武勋们。不是有内部消息说,凡枢密院的枢密佥事,五年的任期,第二届之后必须要有带兵的经历,且要从大明皇家军事学院毕业。这就是整顿啊!

  如今再把继承爵位的权力一卡,整套体系齐活。”

  说话的汪总编是最近几个月由江南的缙绅们财力支持并购数家中小型报纸,合并后命名为“明理报”的总编。其日销量近日维持在8千份左右,潜力十足。

  汤玄策笑道:“汪总编说的比较到位。我这里能有什么新消息,倒是我们应当问问论道报的张总编什么消息。定国公府的世孙愿意降等袭爵吗?哈哈!”

  这话就略有点得意。

  只要稍微对京师政治有所了解的人都明白,在这一轮的武勋架构洗牌中,最大的受损者便是武安侯郑英,定国公府。

  成国公府好歹还是受天子信任,给天子亲口指定一个枢密佥事的职位。

  定国公府原来影响力正在不断的扩大,但给张昭这么一整合,基本上就没什么前途可言。

  而论道报的后台便是定国公府、成国公府。英国公府占据有10%的股份。

  换言之,当前的形势下,长期以来真理报的对手论道报有可能崩盘。所以,汤玄策如何不高兴呢?

  论道报的总编张名尹最近心情不好。因为来自定国公府的财力支持,人脉支持都在不断的削弱。这可以理解为最近定国公府在办丧事,所以没顾得上“论道报”。

  但真实情况就是经过“设立枢密院”之事后,定国公府走的反对张昭的政治路线所获取的政治资本正在迅速的消失。

  张名尹冷哼一声,道:“徐世孙肯定不会降等袭爵的。吏部不是明着说这事属于自愿。另外,在下近日在东楼里听到一个笑话。据采薇姑娘说,某大报总编实在不干人事,办事时喜欢走旱道。”

  “哈哈!”

  这个劲爆的消息顿时让屋内充满着欢快的气氛。张名尹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谁都知道是在说汤玄策。

  汤玄策的隐私给当众揭露,把茶杯掷向张名尹,“老子操你大爷。”和张名尹扭打起来。

  其余总编们纷纷出口劝架,但没人动手拉开两人。“欢声笑语”不断。

  汪总编眼神闪烁。明理报壮大的机会不就这两家争执起来才可以吗?

  …

  …

  处在京师舆论中心的定国公府正披麻戴孝给去世的老公爷徐永宁发丧。

  前院一处小厅中,徐光祚正和好友朱凤相对小酌。

  按照儒家的礼法,长辈去世是要守孝,要禁酒禁欲如何如何,但真正的现实生活中谁会遵守呢?不被曝光就行。

  “朱兄弟,在下祝你此去军校中大展宏图。”

  朱凤苦笑,“徐兄,这话说的。我进军校读书乃是家父安排的。走的是英国公的门路。其实,叫我说,你也可以去军校读书,拿一张毕业证。不然以后…”

  张昭在弘治皇帝面前说的话已经流传开。就是非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的毕业生是不允许身具高位的。日后,不会再用爵位来作为晋升的依据。

  徐光祚嘿的笑一声,喝杯酒,摇摇头。

  他心中有愤恨之意。

  真是没想到啊,本以为武安侯郑英被张昭踩一脚就算完,结果张昭一个不相干的武勋制度改革,却把他爷爷两代人的努力直接废掉。定国公府现在衰败之象太明显。

  狗日的张昭啊!

  连住在府中的金陵监生顾耀诚在前日都请辞,搬出去居住。

  而阳州先生沈修贤因其妹妹被武安侯府卖到绿绮楼中当姑娘,到外地去游学。

  现在朱凤也要走。他成了孤家寡人。

  换言之,他一手搭建起来的“小圈子”至此全面的分崩离析。

  朱凤看徐光祚的做派,敬他一杯酒,起身离开。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