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三章 结案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器,更因为张昭所代表的新武将集团是大明皇权的基石。

  所以,弘治皇帝当日派太监去询问张昭的情况,更下令让东厂、锦衣卫全力侦缉。

  现在更是抱病见张昭。

  张昭道:“陛下,锦衣卫那边已经查明,针对臣的刺杀是由金陵一个监生组织的。资金由两淮盐商提供。相关人犯都已经在锦衣卫的大狱中,可以结案。

  这次刺杀中军队上暴露出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武器的管理存在着极大的漏洞。

  臣请提督十二团营,且以枢密院管理御马监下属的腾骧四卫。彻查军中流失兵器的问题,以绝后患。

  另外,臣奏请清查京师、两淮盐商,改革盐法。”

  这里涉及到一点大明兵器制造的现状。

  当初,张昭制造出燧发枪之后,在李东阳、马文升的支持下,已经将兵部的火器工匠全部调拨到新军营。

  换言之,大明朝的武备,在火器这一块,只有新军营兵工厂能制造。

  (张昭曾在弘治十四年将燧发枪技术扩散给西北王家,但随着对鞑靼人战争态势的变化,朝廷下发诏令,王家兵工厂的燧发枪只能供应西北四镇。)

  其次,使用新炼钢技术铸造的雁翎刀,只有开平钢铁厂掌握着其制造工艺。

  目前,新式雁翎刀装备只给大明的正规军。

  腾骧四卫、十二团营都在此前的换装的序列中。其中,腾骧四卫涉及到军事改革,是张昭亲自监督着李荣改的。

  十二团营,张昭只是供应武器给英国公,具体怎么换装他没管。

  换言之,张昭正在借刺杀案向弘治皇帝提出,把腾骧四卫、十二团营拿过来。

  弘治皇帝大致明白张昭的想法,道:“准。”

  他还有很多话要说,但身体太过于虚弱,没法一一叮嘱张昭。只能选择相信张昭。

  张昭看着弘治皇帝虚弱的神情,心中微微有些酸,道:“请陛下保重龙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臣告退。”

  …

  …

  张昭从万寿宫中退出来时,正好在大殿门口遇到前来的三名阁臣。

  “元辅!两位阁老!”

  张昭拱手一礼。

  李东阳笑眯眯的点头。焦芳也给了一个笑脸,点头致意。

  谢迁则是冷着脸。

  他们几人打照面,萧敬进去汇报,阁老们是来求见弘治皇帝阻拦张昭搞扩大化的。片刻之后,出来道:“陛下口谕,刺杀案按照张昭的意见来处理。”

  “这…”

  李东阳正在和张昭谈刺杀案的处理,谢迁和焦芳都是旁听着。谁都没想到弘治皇帝都不见他们三个。

  萧敬见状,为弘治皇帝解释道:“李阁老,皇爷龙体不佳,刚见过张伯爷,精力实在不济。”

  李东阳赶紧道:“萧公公言重。”他做臣子的,难道还能因为皇帝不见他而感到怨言吗?

  谢迁的脸色有点青。

  焦芳看他一眼。方才开小会,谢迁强硬的提议要来拦着张昭搞扩大化,结果呢?

  张昭只是要兵权,和查盐商,整顿盐法。这和谢迁预计的差远了。

  谢阁老这是“枉做小人”。关键是这话很多人都听到,这脸丢得有点大啊。

  张昭没管谢迁,对李东阳道:“元辅,刺杀案就此结案。十二团营和腾骧四卫的管控,下官和英国公商议,回头通报都堂。盐法、盐商之事,下官思索后上奏章给内阁。”

  三言两语将事情定下来。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