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二章 等待决战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表字时雍,号东山。刘东山之名,大明朝皆闻,海外咸知。

  刘大夏什么人?他就算智商没有李东阳的水平,但宦海多年,早就是老油条,摇摇头,“你啊!宾之兄,张昭带兵固然是一时之选,但此人留不得。否则,他将来肯定会掘儒学之墓。”

  李东阳悠然的饮酒,并不为所动。做到宰辅的人,哪会轻易被人说动。道:“将来的事,且等到将来再说。不过,具体到弹劾之上,我还是支持你的。”

  作为首辅,一代名臣,以李东阳的水平当然不可能自毁长城,把张昭从枢密副使的位置上赶下去。天子也不会同意。

  但是,李东阳还是部分同意刘大夏的观点,那就是,要限制一下张昭膨胀的权势。

  张昭一下江南,就压的魏国公徐俌低头,彻底的整合完武勋集团。继而开始动文臣们的“根基”。

  生员们的某种特权,或者直白的说,就是司法豁免权,是文臣们的根基。

  谁不是从生员过来的?谁没有几个秀才子侄、门生、晚辈?

  这不压一下,将来难制啊!

  这点眼光,李首辅还是有的。

  这个态度,刘大夏不是很满意,但还算满意,举杯敬道:“国事还赖宾之兄维持。请!”

  “请!”

  刘大夏得了李东阳的“承诺”,于下午时分返回府中,等待着“决战”的来临。

  …

  …

  八月初,张昭才将将坐船离开淮安府。没办法,带着女眷就慢。更何况是回程,没有时间、任务的限制。心态更加的放松。

  张昭租了数艘大船,载着家眷、亲卫们徐徐北返。其中,陈康的七团被留在扬州。负责整训新兵,同时维持盐运公司、卫所改革的大局。

  “叮咚叮咚”的琴声在船舱中响起。

  张昭听着王小娘子弹琴,她的水平虽然达不到“技艺”的程度,但自家人一起自娱自乐还是足够的。

  其余几女都在旁边听着,或看书。此时,众女已经从“竹嫣姑娘”的故事中脱离出来。

  这时,门外响起王武的声音,略急,“大帅,京中有急件来。”

  张昭微微诧异。京师里的舆论风暴,他当然是知道的。但是,还是那句话,有谁被报纸骂死的?何况,他还是经历过后世互联网洗礼的人,根本无惧。

  王小娘子停下弹奏,关心的看向张昭。

  张昭摆手,示意她们安心,走到船舱外。跟着王武到设在前厅的“机要室”中。

  王武让亲卫们把四周都守住,这才低声道:“大帅,沈修贤来密信,白马书院的山长唐宽亲口说兵部尚书刘大夏手中掌握着一批证据。唐宽的言外之意,就是说刘大夏知道咱们在江南的动态。

  换言之,大帅,咱们身边有间谍!而且,地位不低。”

  张昭给王武的判断搞的浑身一惊,看着王武。

  王武肯定的点点头,“错不了。”

  张昭有一个优点,就是他不懂的领域,他绝对是不搞微操的,绝对的信任专业人士的判断。

  就像每次指挥作战,他只保证身临前线,激励士气,绝对不会插手麾下将领们的指挥。

  此时,他相信他的亲卫首领王武的判断。眉头皱起来,“小二,有没有头绪?”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