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一回合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事?”

  张元锡连被热茶都没混上,心里苦笑,恭敬的躬身一礼,道:“老大人,家父派晚生来,想问老大人是否有杀手锏,若有,赶紧用,局势要失控。”

  张昭看得出来的问题,聪明得能在成化五年考中状元的张升岂能看不出来?

  刘大夏刚对张昭主动发起攻击,必然有原因。而这个原因,恐怕就是杀手锏。

  刘大夏板着脸,直白的回答道:“此时用了也无用。任何事情都有热度,这名妓的爱情故事,再传几天就会冷下来。”

  张元锡知道是这个道理,他父亲有点“杯弓蛇影”,张昭一出手立即将往深了去想,道:“晚生定会将老大人此语转告家父。”

  刘大夏就点点头,吩咐老仆:“送客!”

  张元锡苦笑着离开。

  …

  …

  一篇“扬州爱情故事”给张昭争取了数天的时间。

  当然,也不仅仅是争取时间,也可以看做是第一回合的交手。

  此时,张昭的船才至京杭大运河上的重镇,济宁。这是紧赶慢赶的结果。

  夜幕时分,船停泊在码头。采购人员下去采购、补给物资。

  张昭在楼船的顶层客厅里召集“心腹”们议事。距离京师越近,消息传来的就越多。

  京师的舆论风暴根本就封锁不住,开始影响到张昭身边的人。所以,这个会议,看似是商议对策,其实是安抚人心。

  王武、赵子龙、崔坤、钱宁四人陪着张昭,就着清风、明月,边吃边聊。

  钱宁在扬州经手大案,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慨然的道:“大帅,下官带着人手买一叶轻舟,五日之内可至京师。大帅书信几封,弹指间‘灭掉’刘大夏造谣。”

  钱百户此次回京,按照张昭有功必赏的行事风格,必定会是副千户。他干劲十足,底气十足。盖因,张大帅的圣眷在本朝而言,就是第二个“李广”。

  京师报纸骂得再凶有个屁用,最终还是要在朝堂上见真章。而圣眷就是一锤定音的东西。

  王武略诧异的看钱宁一眼。他还惦记着间谍的事。这番话意味着钱宁并不知道京中的“内幕”。当然也可能是钱宁在演戏。

  张昭沉吟片刻,“也行。季安跑这一趟也好。京中闹腾起来于我不利。”

  季安是张昭给钱宁取的表字。本来,张昭哪里肯接这个茬?回头钱宁失败,八成会有人以此事牵连他。给人取表字,要么是师长,要么是上司啊。

  但钱宁多会钻营的人?他在扬州给张昭办事,事后成功,不求赏赐财物,只有张大帅赐一个表字,以此表忠心。

  张昭也拿他没办法。

  表字通常有几种取法,要么是进一步解释“名”的含义,譬如:贾环,字子玉。要么就是补全“名”中的不足,长辈寄予期望。譬如:韩愈,字退之。

  “宁”有平安、安定的意思。因钱宁是钱能的义子,排行在第二。故而表字:季安。

  赵子龙提议道:“大帅,仅仅是天子理解,这还不够的。我们还得引导一下舆论。”

  张昭干脆的道:“我再发篇文章骂刘大夏。此事还要子龙和季珪协助我。”

  “是,大帅。”

  一场稳定人心的会议开完,张昭和王武两个到船中的偏厅“密谋”。极受信任的亲卫许杰在门外守着。

  偏厅中,光线幽暗。王武低声道:“大帅,假设钱宁有嫌疑…你让他带信件去京师,那就完蛋。”

  张昭沉稳的笑一笑,道:“小二,无妨的。这点语言功底我还是有的。”

  其实,给弘治皇帝“解释”的信件,张昭在往真理报发表文章时就安排人秘密送到京中。同时,还有密信给枢密主薄林文宁。这是张昭的谋主。

  网,早就安排好。

  现在么,往京中写几封“自辩”,请求帮忙的书信,其实也就是那样。文官集团不会帮他的。他也没做这个打算。他和李阁老之间,已经隐现裂痕。

  王武点点头。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