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六章 风声不对,担忧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华。

  牟斌得知消息,心里有数,自是不会为难钱宁说要看一看书信的内容。他还没这么大的胆子。

  张伯爷一想不会惯着牛逼的人。寿龄侯那么牛逼的人,在张伯爷面前不是一样吃瘪,还被敲诈三万两赔偿。

  他知道书信的去向就行,再看书信内容就是“找死”。

  国子监生李幽在午后时分,正在教发司胡同里喝酒,这个叫做体验生活,在民间采风。

  钱宁先去东华门投了张昭的奏章,再去真理报报社办事。同时,派人找到李幽。稍后他将张昭的三封书信一股脑儿的给李幽,由其去各处投递。

  锦衣卫在文臣家里去,基本不会有什么好脸色。还得读书人和读书人打交道。

  李幽依次投书,先给王华,再给焦芳,最后在李府中等着。

  李东阳回府之后,听继子李兆蕃说同族、国子监生李幽等着的,将他叫到书房中,笑呵呵的道:“子远来找老夫所为何事?”说着话,烤着火。

  他为人诙谐,喜欢开玩笑。在私下里反而并不喜欢摆什么宰辅架子。现在便是如此。

  中秋将近,书房外的桂花飘香。

  李幽心里有事,他对当今的局面有点担忧,躬身道:“元辅,子尚兄自运河上发来书信,委托学生转交给元辅。”从怀里拿出书信,呈给李东阳。

  李东阳可以随和,但他不能不把首辅当回事。狷狂如他,此时是守着规矩。

  “嗯。我看看。”

  李东阳缓缓的拆开书信,读起张昭的来信。可能张昭“文化水平”不够高的缘故,书信用的是白话文,而且抬头的一些客套话都写错,好在意思表达的非常明确。

  张昭来的书信大致是两层意思。

  第一,向他解释严惩扬州、金陵士子的用意。第二,大概是希望他理解,给予支持。

  “子远,你看看。”李东阳没有避讳,直接将张昭的书信给李幽,他则是在书房中缓缓的踱步。

  其实,张昭在离京前,和他们三名阁臣在御前有过一番对话,其中就有考虑若是生员们闹事怎么处理。

  实话说,张昭在扬州干的非常不错。生生的把最大的隐患都压住。

  张昭当日说要限制江南缙绅的“权限”,他在御前也是同意的。张昭要惩处扬州、金陵的读书人就是这一思路的延续。江南缙绅的根基不就是读书人吗?

  但是如今的形势,不是说他想支持张昭就支持的。这是政治,不是分对错。

  他作为大明首辅,有他的考虑、想法。

  “子远,你如何看待子尚的这份信?”

  李幽,才智之士,其实李东阳问他这个问题,他大致就知道李东阳想要听什么样的回答,想了想,他还是决定从心,他现在不比当年啊!有家有口有业。

  “子尚兄态度很诚恳,但元辅有元辅的难处。如今士林风潮已经形成,这难以扭转。”

  李东阳轻轻的叹口气。

  …

  …

  从位于小时雍坊的李府出来,李幽坐到轿子中。他这个人跟着张昭学,比较注重享受生活。

  这秋天的深夜寒风冻的人直打哆嗦,他当然不会骑马或者步行回家。

  坐轿子是必然的。

  轿子慢慢的离开喧闹的李府,李幽摇头。李首辅不支持张昭的根本原因,恐怕不是士林清议,而是本身就动了打压张昭的念头。

  张使相啊!

  这还不压一压吗?

  想着,李幽心中的忧虑更胜。如果李首辅不支持张昭,那么张昭在和刘大夏的博弈中恐怕就已经落在下风。

  唉…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