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七章 转机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常是处在消息、舆论的中心,就像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般,他感觉京中的氛围不对劲。

  这不是之前那种骂骂的毛毛雨,而是一种大厦将倾的感觉。

  张伯爷的“嫡系”都倒戈啊!

  而真理报社是张伯爷的私产。一旦张伯爷倒下,报社则必然完蛋。他岂能不担忧?事关他的饭碗和事业。

  赵统沉默片刻,道:“吴编辑,一切行动听指挥!”

  他对朝争其实理解不深刻。而且,也是身在局中的一个“螺丝钉”,难窥全貌。但是,自小读书受的教育就是告诉他:听指挥!

  在战场上危险的时候多了去,难道士兵们能个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吗?

  泰山崩于前,只要军鼓、号令没有来,就得站着!这是新军营的铁律!

  昔日战场上的局面比这危机的多。譬如在西北韦州,大帅率部身陷重围,不是一样打出大捷?

  他保持着“定力”。

  吴编辑点点头,抱拳一礼,拿着样报去了。

  …

  …

  李幽好酒,昨夜从小时雍坊的李府回来小酌了两杯,有助于睡眠,第二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

  这要是换做未改革之前的国子监,那他就惨了。大概率要给国子监的绳愆厅的官员吊起来打。

  现在嘛,国子监监生不必坐监,上课点名什么的,其实没几个人看中。

  能走通科举之路的,谁会来做监生?

  既然如今有“招考”做官、当吏员的路子,谁又肯下功夫去读什么“四书五经”?

  扯淡呢。

  都在私下里自学数学、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等课程。等着招考。

  国子监监生,正统的路子进来的,都是有秀才功名。语文自然不在话下。屡次招考监生过线率非常高的。

  有这条出路在,谁还愿意苦熬“经学”,然后去行人司混?脑子抽了才干。

  所以说,张昭高明啊!只用一个简单的废除“坐监”的改革,就把国子监传承千年的体系冲击的七零八落。

  老仆进来道:“老爷,族里的太爷请你中午过去吃酒。”

  太爷就是李幽的恩师,李教谕。

  李幽道:“嗯。把今天的报纸来来,我吃早饭的时候看。”

  洗漱完毕,李幽拿着报纸到后面去妻子、女儿打个招呼,在小厅里坐着喝粥,一边看报纸,一边听妻子细声软语的说着不到一岁的女儿的日常。

  他的婚事是由李教谕“包办”的,是顺天府一名举人之女,知书达理。于弘治十六年成亲,今年得了一个女儿。

  他这个人虽然浪荡,经常去找美人喝酒,但妾是不会娶的。和夫人感情很好。

  正吃着早点,真理报上醒目的头条文章映入眼帘,顿时激动的拍桌子,“好!”

  女儿哇哇的哭。乳母赶紧哄,妻子嗔怒道:“老爷吓着小囡了。”

  李幽讪讪一笑,“一时间情难自禁。我出去了。”

  出了门,到恩师李教谕府中,正好李教谕在府中。李幽心情激荡的抖抖报纸,道:“先生,事情的转机来了。”

  李教谕最近告假,连府学都没去,坐在书房的书桌之后,道:“什么转机?”

  报纸他也看了,怎么没发现?不就是真理报刊登了一篇张昭署名骂兵部尚书刘大夏的文章吗?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