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价和货币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足利次郎当然没说错什么,但是遇到的是张昭!一个深知其民族禀性的穿越者。

  科技肯定是不在外售的范围内。这是张昭早就强调的事情,这一次他是干脆连书籍都禁掉。

  相当于后世里,《自然》、《科学》等顶刊不再对外发售。

  这个政策,骤然看之,说不上好坏。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如今技术还比较粗糙,甚至是只需要略作点拨就可以突破的时代,管控当然要严点。

  而等待技术进化成为一个复合型的工程,到了就算“我把结论”公布,但你就是造不出来的阶段,那自然是要把顶级科学刊物放开,对外出售。

  这是“攫取”全球的智力为我所用!

  里面的门道其实很简单:掌握着顶刊,你就掌握着研究课题的制定权!

  地球之中,每个国家所面临的科研难题可不是相同。智力的投入肯定有先后顺序。

  而顶刊的话语权可以保证,本国的科研题目优先,这是不是“攫取”全球的智力?

  张昭吩咐完,再问刚才谈起的话题,“平日里使用纸钞多吗?为何商人要在离开开平城时将纸钞兑换为银元?”

  足利次郎低着头,战战兢兢的道:“回老大人的话,平日里用不上纸钞。只有在大宗贸易时才用的上。大明的纸钞只在大明通行,不像银元受到更广泛的认同。”

  张昭微微有些错愕,他大致上听明白了。用稍微现代一点句子是:纸钞的使用场景非常少!

  而究其原因,恐怕还是面额太大的原因。

  张昭扭头问道:“德瑜兄,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纸钞都有哪些面值的?”

  卫孚管理着一个百万级人口的城市,对这些琐事同样不清楚,叫来他的一个幕僚来回答。

  “回大帅的话,大明皇家银行最早发现的纸币是一百元和五十元,后来开始发行十元、二十元。这样的纸钞在日常的使用中,很难找零。因而,只有大宗商品贸易才会使用。”

  张昭懂了,追问道:“目前开平的物价是什么样的?”

  幕僚道:“大帅,开平城的米价为一石米元,略低于京师。京师是元一石。这是因为开平大量使用海运采购的原因。但因为年年往南方大量采购稻米,且大明去年湖广等产粮区受灾严重,大明的米价上涨。”

  张昭感慨的道:“同时还有一点通货膨胀的原因啊!以及大明朝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正在减少的缘故。你继续。”

  周边的众人各自所有若思。

  幕僚道:“一匹布的价格是元。京师纺织厂和开平纺织厂并立,布匹价格在急剧的下降。

  各种肉类的价格在几角钱左右。比弘治十五年时反而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和草原互市的缘故。也有辽东四布政司被大帅打下来的缘故…”

  张昭轻轻的点头,“嗯。你的工作做的很扎实,数据都记得清楚。不错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