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八章 小安镇日常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安门进皇城。顺便遇到参加完早朝从东华门出来准备回衙门的官员们。张昭避在一旁。他学习礼仪的地方并不在司礼监中,而是沿护城河往北直走,在北花房院落里的一间杂房中。

  上午七时许,张昭抵达北花房。张泰平自是留在东安门外。一名老太监早等在杂房中,约六十多岁的年纪,老态龙钟,笑着道:“张舍人来了。”满口牙齿稀落。

  张昭客气的拱手,“王公公。”

  公公,在明代对太监而言是尊称。王公公微笑着点点头,道:“那今天咱们继续。”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摇摇欲坠的夕阳中,张昭向王公公告辞离去。

  王公公慢慢的起身。夕阳从皇城斜射而来,落在杂房的门槛前。

  一名小太监闪身而入,约十几岁的年纪,身手灵巧,笑呵呵的道:“王公公,干爹让我来问问,这小子可有怨言?”

  王公公看小太监一眼,说道:“没有。”这小太监的干爹名叫徐智。乃是宫中大珰。

  小太监讶然一声,毫不遮掩的嗤笑道:“他倒是沉的住气。心里怕是还想着去东宫呢!”

  寿宁侯能如他的愿才怪!

  …

  …

  张昭骑着马,在夕阳中回到城北小安镇的家中。

  “少爷。”

  “少爷。”

  正在院子里练石锁的刘二狗,瓮声瓮气的喊一声,继续锻炼。张昭笑着点点头。要是老吴在这里,八成要训他这个女婿是个浑人。张昭倒是不以为意。

  刘二狗是护卫。能忠于职守就行。花花肠子越少越好。

  正在院子里择菜的小姑娘小霞则是起身,尊敬又胆怯的像张昭问好。这便是婉儿在村中收留的韩娘子的女儿。

  婉儿不回南口村,总得派人回去处理家里的琐事。张家目前雇佣的长工、仆人有近二十人,总要人管理。深得信任的周大娘被她派回去。结果就是她白日里无人陪她说话。

  “嗯。小霞。”张昭微笑着点点头。使用童工多少还是有点罪恶感啊。

  “小霞,我给你带了好吃的。”张泰平将京中买来的糕点拿出来,乐呵呵的和小姑娘说话。朱大娘在张家当管账的娘子。儿子在外,自然要给足银钱。

  韩娘子在小安镇中服侍张昭、婉儿起居。还负责做饭。谭大娘在这里帮忙时,她会有些空闲。见张泰平年纪小,便帮他洗洗衣服。张泰平心中感激。当然会对小霞好。

  而寡居、美丽、温柔才二十四岁身段曼妙的韩娘子是他幻想的对象。

  张昭好笑的看看张泰平。刚才回来的路上,这小子还向他抱怨:“少爷,明显有人在针对你啊。你有天子特许,太子的重视,干嘛要忍气吞声?”现在就换了一副嘴脸?

  张泰平说的情况,他当然清楚。但是,皇宫里的水深着呢。他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飙什么?再说,急什么?

  张昭到里屋里,婉儿正点起蜡烛练字,展颜一笑,美眸秋波如水,清声道:“二哥,你回来了。铜炉里有热水。你自己倒。我把这幅字写完。”

  小铜炉下面埋着炭。壶里的水一直热着。张昭提起小铜炉给婉儿续一杯茶,拿起她的茶杯抿一口,见婉儿正在写《兰亭集序》,点评道:“婉儿,这字还差点火候啊。”

  “哪有?二哥,你又取笑我。我照着描的呢!”婉儿抿嘴娇笑,轻捶张昭一记。字自然是不写了。

  说说笑笑,耳鬓厮磨,便到晚间。

  吃饭时,张昭和婉儿两人在内院的小厅里相对而坐,坐在小案边。四个小菜,一份汤。气氛温馨。明亮的蜡烛照着婉儿如花似玉的娇颜,令人白看不厌。

  窗外的寒风呼啸而去。时间浩荡又细致的在私语中流走。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