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四章 小小的涟漪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里香中小饮数杯?”以他的智商,当然猜的出谢迁专门在等他。

  谢迁比李东阳小两岁,但看起来身体好太多。而且风度翩翩,颇有人臣威仪。和其貌不扬的李东阳站在一起对比太明显。点头道:“行啊。”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着话。

  “宾之兄,太子今日召见张昭,他说的那些话,你知道了吧?”

  李东阳微笑道:“嗯。于乔对边事有新的想法?”他给张昭划的红线,张昭并没过线。

  见李东阳在转移话题,谢迁摇摇头,感慨的道:“宾之兄,我总感觉将其调到太子身边是一个错误。唉…,去喝酒吧。”他亦不想和李东阳闹僵。

  张昭很明显就是战争份子。有他在太子身边,就算有李宾之划的那两条红线:第一,不准因私欲鼓动大军出塞。第二,不可鼓动太子亲征。但他还是忧心忡忡!

  李东阳笑着说起十里香中的美酒:五粮液。

  他对张昭今天的表现比较满意的。没有当着他的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至于谢于乔担心的事,这根本不是张昭的问题,而是太子喜好边事!

  …

  …

  乾清宫。

  弘治皇帝的住所在西暖阁。而吃饭的地点一般都是在乾清宫的东暖阁。根据史料记载,他死前就在西暖阁召重臣,托付后事。

  午饭时分,弘治皇帝刚刚在西暖阁中召见完重臣、吏部尚书马文升后,到东暖阁中吃饭。

  他和张皇后虽然过的是民间夫妻般的日子,但是皇帝吃饭是无人能同席的。而且,还有各种细节上的规定。

  弘治皇帝比较“老实”。等到后面的皇帝,像万历、天启,这两位就从来不用御膳房的御膳,而是要宫中的大珰们请客。吃的舒爽又尽兴。

  饭后,弘治皇帝照例赐膳,然后在东暖阁中坐着喝茶消食,同司礼太监萧敬闲聊。

  萧敬是一名老太监,时年六十二岁,因熟习各种典故,又善于鼓琴,为人正派,上下敬服。深得弘治皇帝的喜欢,称之为“顾问”。

  弘治皇帝是个白胖的中年人,三十一岁的年纪,神情温和,说道:“萧敬,太子今日和张昭的对答,你怎么看?”

  张昭今天和太子谈的有点“深”,立即被刘瑾报到弘治皇帝这里来。

  萧敬站在御座旁边,恭敬的道:“皇爷,张昭这个人品行尚可,言论却充满暴戾之气。但非如此,不足以说明兵戈之凶险、残暴。”这话的意思是在给张昭说好话。

  谁都没想到,王公公和萧敬有关系。

  弘治皇帝笑着摇头,他哪里是要追究张昭的责任?而是张昭说的“轻重急缓”之法对他颇有些启发。

  现在北边的局势很严峻。朝廷大军在大同和火筛部交战。而据闻小王子部又要回到河套地区。

  当年,他反思对蒙古作战连年失败的原因,有两点纠正。第一,整顿边备。第二,启用名将王越。弘治十一年,据有河套。而如今王越已死,再无良将。他只能用保国公朱晖。

  “你啊…。朕知道他。去把奏章拿来吧。”

  随着弘治皇帝的表态,张昭进东宫后激起的小小涟漪就此平息下去。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