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农忙_古代小平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可能粮种钱都收不回来。看见杨大川用烂泥塘种这叫茨菇马蹄的东西,也跟杨大川讨了点苗过去种。

  杨大川用来育茨菇苗的那两块泥塘难怪没人要,就这么几个月就有大半时间是泡在水里没过顶的,要是种稻子的话,根早都被泡烂了。杨大川间了好几次苗,这两块泥塘才不至于绝户,所以把新苗移到好的水田里后,他也只是稀稀落落的在这两块田里补上茨菇苗。

  忙完田里的事儿,又要操心地里的事儿。玉米早就过季了,如今都老在地里,得赶快把他们摘回家,还有种的红薯、黄豆、绿豆、棉花也相应的成熟,得收回家。收回家后,又要开始整地,补种其他东西。

  杨大川忙得脚后跟打跌,9月要给茨菇取帐,追肥。取出来的茨菇帐白嫩嫩的,手臂长的一条,有些茨菇帐上还有小茨菇,粉糯粉糯的,杨大川不仅自家做菜吃,还分给村里人吃,吃不完的拿到镇上卖,杨大川懒得在街上守着卖,一股脑全卖给城里的饭馆,3个大钱1斤。加上水里的烂泥塘,总共种4亩茨菇,取了有1000多斤的茨菇账,卖了有3两银子。

  大安朝现如今白米卖的也是3-5个大钱1斤,照这么算的话,这种茨菇还挺划算啊,据杨大川说,这茨菇账是茨菇不要的多余的茎,后面结的茨菇一亩地能有1000斤左右,就算只卖3个大钱一斤,也比种稻子收的多。一时间,村民心中火热,恨不得自家田里栽的是茨菇。

  杨大川也不知道这古代没有种熟的茨菇跟马蹄亩产有多少,但是现代倒是有两千多斤,所以说了个保守的数字。

  时至9月底,一场雨过后,又淅淅沥沥地下了几天小雨,暑气渐降。至此,杨家的田地的活儿暂时忙完了,忙了两个多月终于可以好好歇歇了。

  芋哥儿心疼杨大川这两月下了大力气,瘦了一大圈,眼看着日子好过养起来的肉都掉光完了。于是,家里养的鸡鸭鹅都遭了秧,要不是杨大川拦着,他还想把自家养了将近一年的猪宰了给杨大川补身体。

  倒不是心疼那猪,只是觉得那猪实在是瘦,养了1年,估摸着也就百来斤出头,平常沈阿嬷跟芋哥儿也没亏着它,打猪草也是勤快的,就是不长肉,难怪这边都没啥人家里养猪,吃的猪肉都是养猪大户养出来的,看来别人家里是有配方的。

  在家闲了两天,杨大川又坐不住了。如今可没有啥可以消磨时间的,杨大川想到自己很久没有进山了,收拾收拾东西,跟芋哥儿打声招呼,就进山去了。

  杨大川今天没有啥目的,就进山随便逛逛,不知不觉就走的有点远,进到老林子这边。沿着平山河往上游走进入一片山林,与大平山外围的林子不同,这里苍苍郁郁连成一片,看不到尽头,里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