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税_古代小平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蛇鼠咬伤,摘茶果摔伤蹭伤也要赖在他头上的,更有那上林村走失汉子的妇人整日披麻戴孝的坐在他家门口,让他赔命;更有那眼红、受人挑唆、神志不清的,想要一把火把收来的油茶籽烧掉。搞得他是焦头烂额,整日忙个不停。

  官家派过来与他共事的小吏,更是一个滑头,整日推脱事物不管,稍有出事,寻不见踪影,上官问责,全部推脱到他身上,领功劳却比谁都积极。

  林勇如今是悔不当初,自己多年来在镇上经营的好名声,如今经过这收油茶果的事儿,败坏的都差不多了。

  这些杨大川都不关心。他送完货,回来的路上心里盘算着这几亩茨菇马蹄挣得了多少钱,自家的茨菇马蹄共收了有4500斤,上好的3000斤,次等的1500斤,总共收银19两银子,比不上去年卖茶油,但是比起水稻来却是绰绰有余了。村里其他人家种的虽然没他家料理的好,可收获也不小,亩产也有五六百斤。卖出去也好好地了一笔钱。

  收油茶籽这边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不过跟杨大川一家没什么关系,收完粮,料理清楚了家中农事,杨大川恍然记起,交粮的时日差不多都要截止了,他得赶着时间进城里上税。

  大安朝的田税现在是二十税一,就是二十斤交一斤,良田按照每亩300斤粮食算,旱地按照100斤粮食算,他们家今年总共需要交160斤粮食(只交一茬的收成)。也可以按照市价交银钱抵粮。大安朝现在日子好过,玉米杂粮等物已经不能再充当粮食缴税,粮食只收水稻小麦。

  杨大川家今年一点儿粮都没有卖,八亩水田看着很多,可是产量低,杨家又只种了一茬,第二茬只种了两亩,杨大川又是个好吃、舍得吃的,他们家是顿顿大米干饭,家里又不缺这点卖粮钱,杨大川就做主不卖全部留在家里自个儿吃。

  杨大川打听到,前朝都是村里自己收齐税粮交到村长那里,然后拉到县衙,但是交上来的数目经常对不上,大安朝建立后,改为户主拿着户籍更贴到官府衙门去交,凡是上了户的,都得交税,超过三年不交的,就会被销户,田地被官府收回。

  杨大川去年就已经上过一次税了,今年熟门熟路的直奔缴纳税粮的采办地方。兴许是交税的日期即将截止,这里人还挺多,溜溜的排了长长的一队。大多数村民都是挑着粮食来的,现在粮食价贱,卖粮交银钱不经济,庄户们虽然没读过书,但是心里都是有把称的。

  杨大川自觉来的很早了,可是在他面前现在还排了有二十来人,心想幸亏没带芋哥儿一块儿进城,要不然那么冷的天,傻站在这儿,得把人冻坏了。

  来之前他估摸着现在交税的人已经没那么多,他早早上完税还能跟芋哥儿在城里逛逛采买年货的,他两上一次一起进城还是跟姚哥儿夫夫买驴子的时候了。沈阿嬷提醒他说今天交粮税的人不一定会少,他原本还不怎么信,现在看来还真是,拖到了最后一刻才交粮税的人可不少!

  许是天冷了,街上的行人并不多,来去匆匆的。杨大川发现,街上行乞的乞儿多了很多。照理说,这不可能啊!这两年收成还是好的,也没听说有啥地方受灾的,杨大川又仔细看了看,自己以往也不怎么关注这方面,好像现在街上行乞的也不算很多,应该是自己多想了。

  自从上次刘掌柜来过家里后,杨大川心里总是琢磨着要是真有啥灾祸那可咋整,思来想去无非是多储粮,或者一家人躲到山上去。这总归是空闲时胡思乱想而已,现在日子好着呢,杨大川无声笑了笑!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