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二零章 摧枯拉朽,大获全胜_回到大明当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洼地里汇聚成了一潭潭的血河。

  在他们的前方,昔日口口相传,曾经吊打整个世界的蒙古骑兵,已经失去了往昔的光彩,在势不可挡的胸甲骑兵面前,瑟瑟发抖。

  他们不明白,在对冲之前,他们明明是明军骑兵的七倍,可是发生接触的时候,为什么自己身边的同伴越来越少,而对面的明军骑兵却如此之多。

  当一个鞑子凭借着高超的骑术连续躲开明军骑兵的马刀,最后依然被第四个迎面而来的明军骑兵一刀枭首。

  当他的首级飞上天空的时候,可以看到他眼中仍然保留了不可置信的神色,他至死也不明白,明明自己这边人更多,自己为什么会落到以寡敌众的境地!

  这个鞑子骑兵的遭遇,并非单独存在的孤例,而是战场上极为普遍的情况,在跟明军骑兵交手的时候,几乎所有鞑子骑兵皆惊骇欲绝地发现,自己竟然在以寡敌众。

  而这,正是胸甲骑兵的可怕之处!

  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国名将威灵顿曾说:“我们的一个骑兵中队可以抵得过法国的两个,但四个中队便不及他们的四个,数量越多越比不上。”

  当时英国骑兵向来以马匹精良和个人技艺高超闻名欧洲,但上升到一定规模层级反而不如法军的胸甲骑兵,这正源于双方骑兵控制力的差距。

  当时的法军的胸甲骑兵,整个队列被大量的军官和士官牢牢控制,分为前排指挥、中队主体和队列官行列三个部分。中队主体的四个部分又各有军官控制前排,两翼还有各自的士官保证侧翼的控制。以阵型为笼,以军官、士官为锁,有效防止了作战中士兵的涣散和逃逸。

  勇卫营的胸甲骑兵建制,大抵照搬法国胸甲骑兵的编制,以大量军官、士官充塞在骑兵队伍中,是以在和蒙古骑兵的对冲中,勇卫营始终能保持严密的阵型和局部人数上的优势。

  诚然,鞑子骑兵人数更多,兵力七倍倍杀明军,但是对面的明军骑兵队形非常的密集,几乎是肩并肩冲上来的,而鞑子一方的骑兵之间的间隔却是非常的宽,而且前后脱节未能形成波浪式的冲击,于是便导致鞑子骑兵冲上去的时候,陷入了短时间内以寡敌众的情况。

  这就好比擂台上的比武对决,明军一方有五人,鞑子一方有三十五人,看似鞑子是明军的七倍,鞑子占据了人数上的巨大优势。

  可上场比武时,明军是五人一起上,鞑子却只能上一人,被击败之后又再上一人,如此循环往复,即使明军经历了三十五轮的车轮大战,但他们始终是以五敌一,取胜当然不在话下。

  蒙古人是活在马背上的民族,个体骑兵战力远在明人之上,但是在人马密集的骑兵集团交战中,个体战力根本就不值一提。

  胸甲骑兵如同钱塘江大潮一般席卷而来,势不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