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3章 欲静而不止(八)_1852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史上苏丹港是19o6-19o9年修建起来的。现在这里只是一处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的荒地,这里年平均气温约29摄氏度,最高达4o~5o摄氏度。这里与其说是港口,还不如说是一片热砂地狱。

  苏丹港在一片岩山的环绕之下,居高临下,很适合建立炮台。但是第一个建筑物却不是炮台,也不是坚固的兵营,部队搭起了帐篷作为居住地。先建起的是二十几个海水淡化器。黑色的吸热管从陶瓷大蒸器下面的接口插进去,通过注水口往蒸器里面灌上海水。太阳的热量让海水蒸,蒸汽顺着紧扣在上面的收集管进入被挡住阳光的冷凝器里面。

  此时正是八月底,太阳毒辣的很。仅仅是用了吸热管,蒸器里面的水就开始沸腾起来。没过多久,冷凝器里面就开始流出汩汩的蒸馏水来。看到淡水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太阳下晒得通身大汗的部队欢声雷动。光复军并不担心在荒漠里面的食物,船上装了大量的罐头粮食,还有方便面。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淡水。这次运来了两百多套海水淡化装置,还有大量配件。中国就是要在这里进行一场攻坚战了。

  根据与奥斯曼帝国的协议,中国有权自费建立一条通往苜蓿种植区的铁路,用于把该地的苜蓿运到海边的港口。这这些港口铁路所在的地区,奥斯曼帝国都会租借给中国三十年。红海沿岸,特别是非洲这边的海岸都是一片绵延不断的红黄色岩壁,荒凉的岩壁上几乎是寸草不生。中国方面觉得奥斯曼帝国认为中国不可能在这里修建一条通往尼罗河的铁路,所以才答应的那么痛快。

  而中国恰恰就是要以荒凉的“苏丹港”为起点,修建一条通往尼罗河苜蓿种植区的铁路,更要把苏丹港变成中国在红海的支点。在这个世界上,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还敢做出这样决定,并且付诸实施的,可能也只有中国人了。

  两艘英**舰一直在尾随着中国船队,看到中国船队在这荒凉的地方卸下了上千人和大量物资,这上千人并没有出向非洲那边走,而是开始用炸药开山炸石,修建斜坡,一副要在这块扎根的意思。英**舰的舰长举着望远镜看了好久,两位舰长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中国人竟然在这样地方停留下来了,他们是准备靠喝海水活下去么?

  此时中英双方毕竟是在停战,英国舰队接到的只是跟随中国船队的命令,看着四艘中国巡洋舰,英国舰长最终决定了先行撤退。他们已经看到了足够震惊的消息,为了能够尽快把情报传递到英国,他们没有撤回印度,而是直奔苏伊士运河而去。在那里,可以用最快度把情报传递到英国本土。

  正在激烈内斗的奥斯曼帝国十分意外的接收了中国送来的武器。这批武器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