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2章 清算前的结算(七)_1852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英国外长问道。

  吕成大大的点点头,“是的,我们会满足于这些土地。而且我以前还说过,我国皇帝陛下认为英国是很伟大的国家,所以中国愿意与英国保持真正的和平,并且在贸易自由化上进行更多合作。”

  “用战争来推动和平么?”每次听到吕成这种傲慢的言,英国外长就忍不住想出言讽刺一番。

  吕成还是那种完全听不出嘲讽的态度,他颇为欣赏的点点头,“就是这样,用战争来推动和平。我国皇帝陛下说过,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我国愿意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来推动和平的降临。当和平降临之后,我国同样会用坦率认真的态度和贵国交流,以明确我们两国之间的分歧,并且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分歧。例如,在苏丹,我们就没有让战争继续扩大化,而是让战争推动了和平的展。”

  提起苏丹,英国外长更加不爽。中国渗透到苏丹之后,英国就没办法顺尼罗河而上。但是苏丹好歹是奥斯曼帝国的地盘,英国也没办法正式名义出兵。在188o年,英国派遣了一万6军,与埃及的阿里王朝合兵一处,对现在的苏丹总督毕庆山动了进攻。

  进攻在中国的新式堡垒面前撞的头破血流,英国人当然知道现在名震欧洲的普列文要塞,他们甚至亲自派人前去参观过普列文要塞,并且向奥斯曼帝国的圣战英雄奥斯曼?努里帕夏请教了战争的问题。奥斯曼帝国中有太多的亲英派,通过这些人提供的情报,英国终于闹明白了。指挥整个战争的是奥斯曼?努里帕夏,建立要塞并且营运要塞的则是中国的李维仁帕夏。

  在苏丹的攻防战中,完全由中国建立的要塞比普列文那个临时建立的要塞更坚固,在酷热的干旱荒漠中,中国人还大量使用了铁丝网。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技俩配合了机枪堑壕,让三万英埃联军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还是顿足不前。

  英国原本认为中国在苏丹初来乍到,只能依靠本国的那点兵力。没想到中国居然收服了大量的苏丹本地人,当英国人被中国防线挡住的时候,五万多中苏联军绕到了英埃联军背后实施了包围。三万英埃联军突然现他们被铁丝网组成的长“围栏”牢牢的包围起来。

  中苏联军动了针对水源地控制权的几场激烈残酷的战斗,等英埃联军无水可喝的时候,中苏联军就实施了彻底的围困战术。

  在战场上,干渴难耐的英国人动了几次绝望的突围。中国人的机枪和弹仓式步枪在平坦的荒漠中有着最大的效力,英埃联军损失惨重。中苏联军只是围困,却没有动最后的歼灭。抵挡不住口渴的英埃联军派人和谈,最后不得不屈辱的接受了“武器换食品”的协议。

  中英两国也进行了谈判,谈判结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