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4章 博弈和交换(九)_1852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周正雄向赵四水提出“你觉得我这些年把武汉建设的怎么样”的询问,赵四水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他所居住的武汉,而是都南京。壹看书·1?k?an?s?h?u?·c?c?

  太平天国起义爆的时候,中国有不到五亿人口。满清覆灭和幼天王洪天富贵降服,翼王石达开带人跑到大西北自立,战乱年代基本结束。那时候中国人口降到了四亿左右,有些省的人口不足7oo万。

  现在户籍在南京的人口有5oo万之多,居住在南京的流动人口也有2oo万之巨。南京的人口就足以和一个人口小省相提并论,其繁华与强大更是居于中国乃至世界之。宽阔的马路和蜘蛛网一样的公交系统把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区商业区有机结合在一起。

  掩映在绿树中的一栋栋楼房组成了住宅小区,每个小区都有幼儿园,每个街区都有小学初中与高中。公园医院邮局商场菜市场电影院剧院更是不缺。与这些工业化的建筑对应的则是老城区的古代建筑景观。不管是旧时代的建筑改成的博物馆,或者是全新建设的博物馆,让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更显得浓厚。

  7oo万的人口让这座城市充满活力。从微观角度而言,这座城市有着无数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有抱怨的地方。从宏观角度来看,南京的确向这座城市的居住者们提供了足够量的社会服务,让这座城市的居民享受着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屈一指的方便生活。

  到过这座城市的普通人敬畏它,到过这座城市的有识之士赞美它,想复制这座城市的人仰慕它。工业博览会商品交易会艺术展时装节,每季都会办。不仅中国人对此趋之若鹜,还能看到许多来自万里之外的洋鬼子们的身影。

  几乎所有老兄弟都希望退休之后在南京居住,虽然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形容,大家却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就是与众不同。要?看??书·1书k?a?nshu赵四水早就在南京买了房子,虽然没住几天,虽然工作的地方并不在南京,可他一直认为南京才是他真正应该居住的地方。非得形容的话,居住在南京就居住在时代的先端,这座都城就如韦泽都督一样,代表着最上进,最强大,最繁荣,甚至是最美的东西。

  有关海外的消息这些年在报纸上越来越多了。周四水读过一篇报道,欧洲各国对南京是极尽赞美。如果不是民朝实施无神论的国策,除了禁止传教之外还把南京所有教堂拆了个干净。南京在欧洲大概就不会只被称为“光明之城”,而是会被称为“上帝之城”吧。

  “老周,你把武汉建的不错。”赵四水先肯定了周正雄这些年的功劳。作为最早期的临时都,又面向南海,广东省的广州与毗邻的香港市一起成为了岭南以及南海方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