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六章出使辽地(感谢轻牛兄慷慨打赏)_水浒大寨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和三年八月初,大宋使团正使许贯中、副使徐宁、参赞闻焕章以及礼部的大小官员,加上护送的禁军与差役,总计有三四百人之多,浩浩荡荡出来汴京城,往北去了……

  河南境内倒还好走,过了黄河,只见黄河东流,泥沙泛滥。众人一路北行,绵延数百里的宋辽边境上,有许多为了防止辽国铁骑入侵,挖了的不利于骑兵通行的沼池河道。

  八月下旬,大宋使团已经到达雄州,知州和诜带领雄州大小官员亲自迎接。

  雄州是宋朝北方的一座边关重镇,原名瓦桥关,曾随燕云十六州一起被契丹占领。公元959年,周世宗率军北伐时,瓦桥关契丹守将不战而降。周世宗下诏将瓦桥关改名为雄州。

  雄者,巍然勇猛也。大概周世宗是想以此彰显武功,威慑契丹。

  雄州城北三十里处有一条河,叫白沟河,那便是宋朝与辽国的界河。那里有个渡口,叫白沟渡口。宋辽两国每年来往的使臣,都从那里坐船过河,然后沿着畅通无阻的驿路,南下宋朝首都东京汴梁城(今河南开封),或者北上辽国首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宋朝与辽国在白沟河两岸分别设有驿馆,负责迎来送往。

  白沟还是一个通商口岸。宋辽两国在此开辟榷场,边贸交易十分红火。宋人用茶、盐、布匹、粮食、瓷器等,换取辽人的羊、马、骆驼等牲畜,以及刀具、马具、皮具等产品。宋朝每年送给辽国的五十万匹两银绢,也在此地交割。

  自“澶渊之盟”一百多年来,两国从未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边境平安,两岸融洽,百姓安居乐业。

  雄州知州和诜是武官出身,年龄在五十岁左右,身材较矮,长着一个胖胖的圆脸,慈眉善目,从表面来看,不太像个武官模样。

  然而,他不仅是武官,还出生于将门之家。

  他父亲名叫和斌,是著名将领。当年,大将狄青南征,和斌曾率骑兵一部做先锋,英勇善战。凯旋回朝后,受到宋仁宗的接见和慰劳。宋神宗时,安南(今越南)入侵,和斌受命率步骑三千出击,他有勇有谋,殊死决战,大败敌军。

  和斌曾长期在广西戍边,晚年回到东京,官至侍卫亲军步军司都虞侯。

  和诜依靠父亲的庇荫步入仕途,最初在河北军队中任职。他喜欢钻研兵器制造技术,元祐年间,曾研制出一种轻便弓箭,叫做制胜强远弓,又称凤凰弓。那是一种脚踏弓弩,据说能破坚于三百步之外。他把弓弩呈献给宋哲宗皇帝。皇帝很高兴,下令全军推广。和诜以此成名。

  宋徽宗继位后,他继续在军中任职,历任右武大夫、威州刺史等武官职务。

  对一般州府,朝廷都会派遣文官去担任知州。但雄州不同,雄州知州都是由懂军事的武官来担任,这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