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二十三章 开平见闻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瀛,琉球等地的商人都在离开开平之钱,一定会去开平发展银行兑换出银元来。”

  王武很不爽的道:“如今纸钞早在大明境内流通。报纸上屡次强调、推荐使用纸币。这帮商人还是不听!可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朝鲜王国和东瀛确实要兼并掉”

  这话说的张昭身边的人都笑起来,“哈哈!”

  赵子龙摇头,对他的新助手丁正初道:“王统领对外是真强硬。和大帅一脉相承。”

  张昭也笑起来,吩咐道:“德瑜兄,叫一个东瀛商人过来,我问问他。”

  港口的入口前,张昭这一行人的到来早就引起各船商人的注意。但开平城内穿着军装制服的人实在太多,所以没人会联想到是大明的使相在此。

  少顷,一名矮肥圆的商人被打过来,跪下来磕头道:“小人拜见老大人。”

  用的是官话。但口音有点怪异。

  如今大明朝的音标、字典和官话的推广活动早就开始。遍布北直隶的小学就是在干这个的。

  教育体系是掌握在礼部手中,说的明白点,是掌握在儒家手中。社学是科举体系的有力补充。

  但是,时至今日,大明朝各地的社学其实早就开始逐渐的荒废、没落。很多私塾在兴起。

  而遍布北直隶的“小学”就是以私塾的名义办起来的。财务走的是国泰商行的账目。

  张昭对左右笑道:“看来我此行准备的翻译是白费功夫。”

  众人恭维道:“藩国商人仰慕大明风华,能说官话,此乃大帅之功。”

  张昭笑笑,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他身边拍马屁的声音倒是多起来,问那东瀛商人道:“你叫什么名字,从东瀛哪里来的?贩运什么货物?”

  那商人道:“小人名叫足利次郎,来自京都。贩运的是银矿。来大明购买出口清单上的武器,还有报纸、书籍。”

  随军记者宋兴启道:“大帅,京都足利家是如今东瀛的幕府大将军。”

  张昭点点头。

  如今大明对外出口,北方这里的利器是布匹、军火、铁器。南方还是丝绸、瓷器、茶叶。

  所以,北方这边有一个统一的出口清单。像最新的雁翎刀、燧发枪,这是绝对禁止出口的。但是,之前大明生产出来的一些武器,那当然是可以卖的。

  京中、还有九边各部淘汰的那些“废铜烂铁”,“鸟铳”。先是卖了一批给鞑靼的永谢布部和鄂尔多斯部一部分,大头都是卖给原奴儿干都司诸部。

  但是,张昭在弘治十六年将原奴儿干都司诸部灭的干干净净。那些“冷兵器”又给回收。而且,之前的鸟铳各类武器都没准许卖。

  现在,随着和东瀛航线的畅通,这些武器正不断的倾销过去。

  而且,开平钢铁厂的产能,不仅仅能满足国内的用钢量,一些炼废的钢铁都交给周边的小作坊,打造武器,卖给东瀛人。钢铁厂也是要恰饭的。

  张昭对卫孚道:“科技类的书籍不准备卖。儒家经典可以多卖。打折卖。这一点要列上清单。要让开平城的报纸刊登。真理报、新军日报也要刊登。

  当年唐太宗傻乎乎的于吐蕃和亲,带去大量的工匠,书籍,帮敌国提高手工业水平,至有后面大唐的劲敌。我们这些人要以此为鉴。要对历史负责。”

  足利次郎跪在地上,有些傻眼。我说错什么了?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