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0章 外交推动(六)_1852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公斤钢,十万个油桶就需要两千吨钢。中国到现在生产了大概五百万个油桶,十万吨钢就这么轻轻松松被消耗掉了。油轮到了码头之后把已经装满了石油的油桶装进船舱的几个平层里面摆好,固定。然后调头向中国的领土航行,到了港口之后卸货,再扭头继续往以前的荷属东印度,现在的苏门答腊省与爪哇省前进。

  建设港口需要的钢材也不少,铁路,桥梁,也是消耗大户。李新早就听说过,钢铁是一个国家的脊梁。现在他完全认同这个描述。国家光靠人多已经没用,想让这些人员物资得到有效的运输和应用,就要在他们的脚下铺上难以计数的钢铁才行。

  甚至连居住也是如此,看似由木头砖石构建成的楼房,真正起到支撑作用的还是埋在梁柱里面的钢铁。

  有了这样的认知,李新对接下来去土耳其的行程很有信心,在情报里面,在亚欧非三个大6上都有领土,有着数百年历史,曾经压得欧洲喘不过气来的奥斯曼帝国有着恢复往日荣光的信心。既然奥斯曼帝国有这样的信心,想来帮助他们建设铁路的提议也能得到通过。

  8月19日,中国外长李新也抵达了伊斯坦布尔。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负责接待了中国的贵客。他也没想到中国外长竟然这么快就抵达了伊斯坦布尔进行外交访问。

  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颇为热情的接见了中国外长,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带回的意向性协议让苏丹以及奥斯曼帝国的朝廷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天上掉馅饼也不是这么一个掉法,并非没有外国公司提议在奥斯曼帝国修建铁路,然而没有一家公司如同中国这样,修建铁路不附带条件的。

  听到了年轻的中国外长亲自说出了与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带传递的完全一致的消息,苏丹和宫廷大臣们笑的非常开心。那是一种听笑话般的开心。

  李新是商务部出身,逢场作戏的笑两声对他来说毫无压力。他仿佛完全没有听出苏丹与大臣们的心思一样跟着笑了笑。不过在内心深处,他是极为失望的。甚至不用与韦泽这样的不世英雄相比,与其他远没有奥斯曼帝国显赫的小国一比,苏丹和大臣们都未必比得上。

  李新的第一站就是暹罗。暹罗的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今年才23岁,他15岁登基,登基之后先是出国考察,到过中国印度爪哇,见识了世界之后,眼界打开。这孩子正式亲政之后,先是被法国夺走了柬埔寨,又被中国拿走了老挝。最后中国吞了肥羊法国,打通了进入暹罗湾的6上领土。

  朱拉隆功这青年最后就忍了,认了。他还不是那种被迫的认输,而是努力跟上形势。见识了现代国家之后,朱拉隆功在1874年一面在泰国国内有计

  请收藏:https://m.lt4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